第073章 成名趁年少(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田甜最终和谁都没有约,而是借口明天要上课而独自离开,让唐大树翻来覆去思索问题出在哪里,导致一晚上没睡好。

“大树,现在整个语文组的老师们都在谈论你啊!”元旦第二天是周四,一到班上,语文科代表张莉莉就大呼小叫地说。别看她个子不高,但肺活量不小,噪门经常响彻班级。

人怕出名猪怕壮已成为过往,对唐大树而言,人就要出名,而且要趁早。“好事坏事啊?”他很淡定地笑笑。什么事,他大概知道了。在决定投稿的时候,他就料想到有可能会火,毕竟这是部注定要火的文章。

“当然是好事啦!”估计张莉莉也说不出为什么“当然“来,但不影响她发挥炮王的威力:“元旦征文你是不是投了一篇稿子啊?人家是投稿子,你是写一部小说啊!不过你写得很好,老师们都很赞叹呢。”她是在帮助老师搬作业本时在教务科听到的议论。

唐大树笔杆子本来就很好,征文出彩也不稀奇,难得的是能够获得老师们的共同认可。

“嘿嘿,我这还是压缩了的,不是怕浪费纸么。”唐大树笑笑。

“周老师还想为你联系报社看能不能发表,估计他会找你谈吧,不过什么时候先把你的大作拿出来拜读一下?”张莉莉很期待地说。她也是文学爱好者之一,要不然也不会自告奋勇担任语文科代表了。

“真要能发表,我保证人手一本。”唐大树豪气冲天地说。虽然小说的思路和风格抄自痞子兄,但是里面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的,算作原创也不为过。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能轮到他就要背负心理压力,重生的好处不就这么一点点?

下午的时候语文周老师果然来了。他虽然不是直接教唐大树的,却不妨碍他慧眼识才。他和唐大树谈及他在本市《城市晚报》社的编辑部里有熟人,可以帮他联系下发表事宜。对此,唐大树表示非常感谢。

北工专虽然放眼在省内不出名,但它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敬业的,或者说很为学生负责。这对唐大树来说是幸事,也是他重生前后都对母校常怀感情的原因之一。

本来元旦征文的奖项应该在一、两个工作日内就能出来的,但因为唐大树这个事,在一等奖的安排上评委老师们有了很大的争执和想法,主意没有拿定,所以一直拖着。

评委老师们不否认《第一次亲密接触》写得很好:从构思的新颖程度、思想碰撞、文笔水平及情感把握上绝对超出其它稿件,甚至不能同日而语。这一点,无论倾向或者反对让唐大树获奖的人都没意见。从文学角度,它的优秀无可厚非。

但是能不能获得第一名也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考量:首先,它的篇幅太长了,已经远超普通征文比赛的范畴,也许全部获奖稿件的字数之和都比不上它。其次,这篇文章的倾向性有问题,是讲述恋爱的,这与学校管理学生的大政方针不符,至少不宜在学校内提倡。

这是因为作为传统,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都会在橱窗里公开展览的,一是表达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分标准,有第三方监督之意;二也是让学校的学生能够观摩优秀习作,以在写作能力上有促进。唐大树的小说不宜公开,也不宜提倡,按照这个观点所以不能得奖,但可以考虑其它方式的奖励。

《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取舍后来已经不是语文组评委老师们的事了,好事坏事都传千里,很多其它科的教师也慕名来观阅,后来学生科、教务科乃至学校的领导也看了。老实说,他们都很震惊。北工专的学生能够写出这么有深度和新颖的小说,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与有荣焉。

就在这时候周老师又带来一个好消息,《城市晚报》的主编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已表示将会派人来与作者洽谈在报纸上连载事宜。

既然本市主流媒体都发声了,那还用讨论个锤子啊?所以后来一致意见认为,如果本校学生的文章能够见报,传播出去,对学校的声誉和来年的招生工作也将有正面积极的影响。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让唐大树的小说最终荣获一等奖,并在橱窗里用整版铺开,让全校学生一睹为快。

正如后世常见的炒作方法,学校里越是对唐大树的小说起纷争,这些消息对学生们的蛊惑就越大。

爱情小说、连老师们都赞不绝口的爱情小说、要被报纸连载的爱情小说…这种种吸引眼球的新闻让全校学生都拜读过这部小说,甚至连很多外校学生都慕名来北工大高职班,想要见见那个写了部很出名的爱情小说的唐大树。不少人还想借阅底稿,或者问问他到底写了什么,还有创作素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