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就这样,自八月中旬至下旬,我镇日不是准备毕业论文、打工,再不然就是埋头阅读菊池,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菊池的短篇集是现代作品,排在前头,所以我先从那个部分读起。第一篇是《自杀救助业》。故事说的是一个在京都运河区沿岸经营小店的老妇。运河区是出了名的自杀地点,因此她看过许多人在眼前死去。老妇心有不忍决定出手相助。她一伸出竹竿,本该死意坚决的男女竟拚命抓着竹竿不放。而且那些人即使获救了,也没感谢她,反倒投以怀恨的眼神。老妇得到奖金,善事做多了,救人的方法也越来越熟练高明,就是这么一则讽刺的短篇。前面也提过,无论是这篇,或是川端康成誉为“早期名作”、“对于溺死者的冷酷描写,令人想到志贺直哉的小品,反有一种鲜活的温暖”的《嗤笑死者》,都是以投水自杀为题材。后者是根据实际经验写成,前者想必也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吧。“自杀救助业”这种“职业”固然奇特,但正因如此,反倒让人感觉或许并非无中生有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再看他后来的作品《姊姊的备忘录》,竟也出现住在京都的“我”走在运河区旁,正巧撞见有人跳水自杀。这时,正是那位“老妇”从“桥边的茶店”手持长竿冲了出来。“我”和“老妇”于是一同“救助自杀者”。书写手法很像真有其事的报导文学。跳水者的眼前忽然出现救命的长竿。“即便已下定决心自杀,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出于本能渴望活下去”,这就是人性。菊池的这种看法,的确令人心有戚戚焉。看完现代作品,再接触历史作品时,我已忘了那桩悬案《六之宫公主》。这是短篇集,所以我想搁着慢慢看没关系。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等我看到全开本的第四百七十页时,早已过了立秋。残暑虽然酷热,不时也有凉风吹拂。听着阵容越来越庞大的虫鸣合唱队,我看着那一页中段《吊颈上人》这个异样的标题。故事,是这么开始的:“小原的光明院,住着寂真法师这位上人。”上人心爱的娈童死了。深感无常的上人,“在三七二十一天之间保持沉默,期满结愿的最后那日上吊,企图往生。”看到“往生”这个字眼:心头好像有什么闪过。但我还是继续读下去。然后。在黑暗底层的某处,有狗在叫。看完小说的我,被那刺耳的声音拉回现实。邻居养的狗,大概是被什么给吓到了吧。已过深夜十二点。白天听不见的车站广播,随着晚风断续飘来。还有,车轮划破夜色前进的细微声响。我从椅子站起:心想“就是这个”。这本沉重的书,改造社出版的《菊池宽全集》,没有载明作品发表日期和出处。我取出文艺春秋出版的《现代日本文学馆》查阅。《吊颈上人》大正十一年七月刊于《改造》没错。为了谨俱起见,我又翻开手边的芥川作品确认。《六之宫公主》大正十一年八月刊于《表现》02我有点兴奋。《六之宫公主》的由来,这下子终于水落石出。这时我想起一件事。永井龙男写的《菊池宽》中,很巧地引用了《吊颈上人》创作时的故事。“记得是大正十一年的夏天吧,菊池忽然来我家玩。”写这段话的是山本有三。可是即使在聊天当中,菊池也一直坐立不安。他向来没规矩,所以山本也没太在意。最后,菊池说:“我在明天之前,一定得写点东西出来,可是我没东西可写,正在伤脑筋。”于是,山本就把自己看过的古典故事说给他听。说到《吊颈上人》这个故事时,“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出自何处?”“是《沙石集》【注:镰仓时代的佛教说话集,共十卷,无住道晓编纂。内容除了灵验谈、高僧传,也包括文艺谈与笑话。】。”“那本书,你有吗?借我。”翌日傍晚,菊池来还书,还说“喂,我写了那个故事喔。”山本说,菊池下笔之神速令人惊讶。菊池描写的吊颈上人,往生的强烈意志被人知道后深受崇敬。起初他很高兴受人膜拜。他心如止水。然而,随着自己定下的死期逐渐接近,他开始反悔了。而闻讯赶来参拜的男女老幼也与日俱增。“如今犹如集数万数千人之力,按着吾之肩与腰,齐声催促‘去死吧、去死吧’,看到此等情形,吾不禁恐惧死亡,为之头晕目眩。”随着故事的进行,菊池让上人萌生想活下去的期待,但一再让机会落空。他的笔法冷静透彻。终于,那天来临了。清晨的梦中,上人竟看到自己在迟疑不决中死去因而坠入地狱的狼狈模样。过了中午,群众开始冒出催促声。某个一直嫉妒上人好名声的僧人,认为这正是扯他后腿的好机会,于是假意劝他别再保持沉默,不如在最后说几句话,以免留下遗憾。上人很高兴,遂坦白说出心情的挣扎,没想到连弟子都高声责骂他。“眼下万事休矣”……上人如此感到。于是他冲水净身,更衣,来到树下,但他开始手脚发抖。于是,有人上前协助他自杀。“年迈的法师,被人按住手,压着腿,浑身哆嗦地往树上爬,不仅毫无极乐往生的尊贵姿态,反倒似与阎魔地府之罪人在牛头马面的追赶下,被逼上刀山剑树的姿态无异。”看热闹的群众很失望。而且,上人只顾着沉思,压根不肯开始进行他们等待的事。于是群众暴怒,破口大骂。青侍【注:任职于贵族、公家机关的武士。】们的谩骂,令上人益发胆怯,拿绳子的手颤抖不已。见其迟迟不肯上吊,群众们开始鼓噪。上人看似惊慌失措,还不及将脖子套进绳圈,便两脚一蹬,结果颈子没勒住,就这么笔直地摔到地上。群众轰然大笑。再看他久久未起身,约莫是坠地之时撞到要害,竟然就此气绝身亡。群众之鼓噪声,久久不绝。这是个小人物的残酷死亡。但是,菊池断然拒绝那个苛酷的现实。他不论有无,径自将读者拖进他的结局。“在不绝于耳的嘲笑声中,逐渐西沉的落日,似乎微放光明,霎时只见夕照红云,开始放出紫光,天空之中,隐约传来仙音妙乐。继而,本来宛如青蛙瘫软在地的上人身体,开始散发出阵阵异香。那股香味弥漫在群众之间,证明他已无庸置疑地前往极乐世界。众人再也不敢嘲笑,称诵其名的声响,不绝于耳,几乎撼动大地。”这果然是只有菊池宽才写得出来的结局。我感到一种复杂的感动。03不过就常识判断,这种结局不可能收进古典文学。更何况根据我模糊的记忆,《沙石集》应该是佛教话本。如此说来,原本应该是一则往生失败谈才对吧。文中采用古文笔调,肯定是菊池坚持应该以此书写原典的强烈自我主张。我去父亲的书架,搜寻那本《沙石集》。因为我没有古典大系丛书。四处翻了半天,终于找到旧的岩波文库版。翻到封底那页,只见铅笔写着“五十”。五十圆。这是父亲自旧书店购得的书。我咚咚咚地踩着楼梯冲回二楼,这次一屁股坐在座垫上,翻开比现行版本略大的文库本。第四卷第六篇就是《吊颈上人其事》。山本有三对于这篇作品的评论是:“加入所谓的娈童,形式变得比原作稍显复杂,并且也加入了菊池式的看法。”的确有那种感觉。上人死亡的那一幕,“随着时间拖久了,众人的鼓噪,令上人也无言以对。于是净身更衣在寺前复木挂上绳子,吊颈赴死。”如此淡淡描述。但这寥寥数句,已令人感到被逼着踏上死路的人,那种难以言喻的无奈。众人对结局心满意足,顶礼膜拜,接收遗物。可是上人自己却因死前虚妄的执念而坠入魔界。换言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临终时的执着必须戒惧在心。我本想合起书本。但是,这时,紧接着第四卷第七篇的标题倏然映入眼帘。《投水上人之事》我吃了一惊。山本有三只字未提。但是,大正十一年的夏天,菊池应该也看到这个标题才对。博览群书、自己也写过《自杀救助业》和《嗤笑死者》的菊池,不可能没看过这篇。想当然尔,我跟着往下读。这是个惊人的故事。某位上人,同样决定往生,此人选的是跳水自杀。他乘船划到湖上。然后把绳子绑在腋下跳入水中。如果贪生就不可能往生,到时就可以拉绳子。过了一会绳子有了动静,上人被拉上船。他说是痛苦过度出现妄念。这种情形重复了好几次,最后一次“入水之后没拉绳子。不久,空中传来音乐,波上涌现紫云,好事终成,流下随喜之泪”。04我对于这个了不起的“关系图”感到茫然。芥川该是不是读到这里,才说出“传接球”呢?想必一定是这样。那么最先投球的,其实是镰仓时代的僧人。据说是《沙石集》作者(看书后解说,是这么写的)的无住和尚。而丢出的球,自〔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枣子读书 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