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听说太子要给大家讲解“鞑子占房、圈地,对我大明的好处?”研究员哗啦啦地来了一帮子。
黑板与粉笔已经被毕懋康着人搞了出来,不过在这个大家还习惯毛笔的时代,还没有得到推广,但在皇家军械研究院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皇家军械研究院的会议大厅内,正中央的墙壁上就是一泥瓦匠根据朱由校的建议粉刷成的黑板。
而朱慈烺此时则拿着碳酸钙和烧石膏为主要成分制造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占房”、“圈地”、“明、顺、清”等字眼,以一种这些大明科学工作者们能听懂的方式给他们讲解着。
因为是太子、未来的陛下亲自讲解,所以这也就成了皇家军械研究院最高层次的课堂,能坐在大堂内的几乎就是大明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领跑者以及一些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的成熟老工匠。
而有了皇家军械研究院,则必定要有一套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废除匠籍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
按照现在的官方说法,得到了由陛下钦封的翰林院官衔的皇家军械研究院或皇家工程院的院士或者是大元帅府军械司的技术总负责人才能听到陛下的课,成为天子门生。
现在的皇家军械研究院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工部和内宫监会有专门的机构去各地招揽工匠,或者直接从民间招手学徒,招来后就进行扫盲。扫盲的教师自然是各地请来的童生或老生员。这些人虽然不见得学识渊博,但教会这些人识几个字自然也不能,而且为了让这些加快这些技术后备人才的识字进程,朱慈烺命负责此事的官员们以一月之内教得多少人识字为考核标准来决定这些老童生或老生员的薪酬高低。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让翰林院的官员编撰了一部常用字的字典《新明字典》。此字典约莫不过千来字,而扫盲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能否认识《新明字典》上所有的字。
认得字后的工匠们会根据其各自的技艺被分配进军械司各局或皇家工程院各个实验室进行助理工作,由老工匠带头。而学徒们则有时候需要派出专门的老工匠来进行技艺传授。
由于未来陛下已经废除匠籍制度且明确规定必须服从朝廷规定将家传技艺传授于朝廷指定的学徒,不准藏私,因而一些老匠人也不得不倾囊相教,当然朝廷也会给予补贴。
学徒或工匠一旦能独立完成某项技艺就可以进入皇家军械研究院深造,结业并掌握有核心技艺者会成为院士。
成为院士后就可以直接上折子给未来陛下朱慈烺申请拨款进行某类新事物的研发。
当然折子上奏时还得抄送给孙和鼎、毕懋康。
一旦陛下朱批同意,孙和鼎、毕懋康附属签名,任何一个院士就可以从工部这里得到一千到一万两甚至高达十万两不等的课题款项。
一个皇家军械研究院或者皇家工程院的院士一旦申请到丰厚的课题款项后会牵头组织各类工匠去完成这个项目的研发。
而且一般而言,款项的钱都是比实际研发的钱多得多的,也因此,很多院士都想申请得到课题款项,毕竟这样既可以得到丰厚的奖赏甚至是加官进爵,还能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