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太监也科举四(2 / 2)

上千人参加考试,这么大的场面,宫内肯定没有那么大的考场供他们考试的。

而且参加考试的人都是腌臜不堪的太监,新修好的三大殿也不可能开放出来给太监们当考场,所以朱慈烺干脆别开蹊径,把皇城内宽敞的过道利用了起来。

从皇极殿通往乾清宫的过道里,此时已经搭好了大块的幕布,毕竟天时为冬季,站在屋外那风儿吹得人全身冰凉。

至于考场中的桌椅,则从外朝的科考场地里搬来,外朝每次举行会试都有大五千的举子参加,自然储备了足够多的桌椅。

登上一座临近考场的两层阁楼,朱慈烺居高临下,偌大的考场一览无余,主持考试的曹化淳得知皇帝驾临,便匆忙赶来见驾,行礼。

朱慈烺抬手示意平身,问他:“朕来问问你,今天的考试有多少人参加?”

曹化淳应道:“回禀陛下,本次考试应者如云,今天前来考试的人数就有1657人,参考人数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好在皇城过道足够宽敞,考场桌椅准备了两千套,这才没有乱了手脚。”

朱慈烺不由惊异道:“参考人数如此之多,看来宦官的识字率很高啊,内书堂功莫大焉。”

明朝太监无疑是历朝历代中太监识字率最高的一个朝代,太祖朱元璋开国之际,曾立下碑文,上书“宦官不得干政”,然而后世我国大哲学家王境泽的“真香定律”还是在太祖身上应验了,太祖自己个儿首先违反了祖制,晚年用起太监来十分顺手。

永乐时,这条“宦官不得干政”的石碑更是形同摆设,皆因朱棣于靖难之役中,大肆收买金陵皇宫宦官,许诺靖难功成便大用宦官,后来朱棣果然成功夺位,他信守承诺,宦官们终于迎来了春天。

宣德帝继位之后,更是首创内书堂、内书馆,始命大学士陈山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内书堂开设之后,明朝宦官的有效识字率就成为了历朝历代之冠,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这个比例比民间识字率高太多了,明朝民间识字率还没到百分之十呢。

不过朱慈烺可是要立志建立工业国家的,百分之二十的识字率远远不够,他吩咐道:“曹化淳,朕着你再办一件事,本次考试结束后,你便招揽人才,将内书堂规模扩大十倍,并新设女书堂。凡十八岁以下的太监、宫女,皆要到内书堂、女书堂学习三年,学习优异者可直入二十四衙门授予内官职务;年岁超过十八的太监、宫女,闲暇时间亦可到内书堂、女书堂旁听讲课,但不得打扰课堂纪律,自学成才者,可参加每两年一次的公务员考试,男女不限。”

曹化淳道:“圣明无过陛下,只是陛下,内书堂若是扩大十倍,又新增女书堂,师资力量恐会有所不足吧。”

朱慈烺不以为意道:“师资力量不够的话,可从民间科考落榜的举子、秀才中招募,朕又没有要求内书堂一定要教出大儒来,只需宦官、女官们识文断字会算数就行了。”

曹化淳道:“谨遵陛下旨意。”

朱慈烺欲发动工业革命,把大明建设成全球首个工业国家,那么大幅提高明人的识字率就成了头等大事。而在这个问题上,他已经通过军中每天学三个生字开始。至于民间则是广设新学堂,实行六年义务教育施行。

倘若内廷十万太监、两万宫女全都成为识文断字之人,内廷就完全可以跟文官集团分庭抗礼了,朱慈烺欲实行新的改革,心中底气亦会强烈几分。

……

喜欢大明最后一个狠人请大家收藏:()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