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选举天可汗二(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骆驼军是什么军?

顾名思义,就是由骆驼代替战马的骑兵。

骆驼军一开始只有驼城战术和三眼铳。这个时代驼城战术在中亚那边还是有挺多人用的,而且用来对付没有大炮的游牧骑兵还是很灵的。

一来是骆驼身上发出的气味儿会引起马匹的恐慌,对于没有和骆驼长期相处的战马,有一定的扰乱作用。

二来是骆驼兵在遇敌时的反应可比车兵快多了,偏箱车什么的都得靠人推,受地形的制约很大,而且士卒推着大板车长途行军多累啊!临敌的时候还能有气力?骆驼就不同了,人家自备四条大长腿,何处去不得?

所以车兵在遭遇敌人骑兵突袭的时候不一定来得及展开,而骆驼兵多半可以从容展开驼城。

驼城一成,野战就打成了阵地战,除非用大炮来轰,否则就很难打破。历史上的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就是依靠红衣大炮轰击才把噶尔丹的驼城轰烂,迫使其连夜逃遁。

如今的草原部落可没红衣大炮,面对额哲的驼城阵,除了用人命去填,好像也没什么高招了。

而为了让额哲的“骆驼兵”在怼上草原部落和大清兵时有更大的赢面,朱慈烺从京营、昌镇、宣镇、保真镇等军的仓库中挑选出了4000支还堪使用的三眼铳,发给了额哲的骆驼兵。

这种三眼铳只要能正确使用,还是很能发挥威力的。

根据朱慈烺为骆驼兵制定的战法,三眼铳要架在骆驼背上驮着的大木箱子上开火,而且要在敌至10步内才能发射。发射完毕后,三眼铳不必再次装填,而是直接当成锤子使用。

因为奴贼的白甲兵、红甲兵一般都披着重甲,用腰刀砍的效果可比不上拿三眼铳往脑门子上敲——那可是一敲一个准啊!

而骆驼的第三个妙用,则是耐得饥渴,而且力气很大,可以携带大量的物资——沙漠之舟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

所以将骆驼骑兵和普通骑兵混编之后的军团,就能在大漠和草原地带进行长时间的机动作战。

在后勤补给极为不便的沙漠和草原上作战时,能持久也是一张王牌啊!特别是大明朝的对手后金国因为缺少劳动力和粮食,根本打不了持久战。

三眼铳的威力当然不能和班鸠铳相比,但是总比没有的好。而且只要正确使用,三眼铳在肉搏战中还是非常有用的!三眼铳原来不是远射武器,而是近战格斗武器!

可别小看三眼铳的“五步杀”,这招对弓箭手和骑兵是没用的,但是肉搏兵之间厮杀的时候,谁不怕敌人手里的火铳?这三眼铳和配上刺刀的火铳,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三眼铳其实是把可以发射弹药的铁锤,先轰你一脸铁砂,然后再抡起来猛砸!

然后,朱慈烺又从大明各军仓库里搜罗了一批鞍载炮和骆驼铳(其实就是斑鸠铳),配发给骆驼兵,使得骆驼骑兵快速实现了火器化。

这个时代中亚、天竺的骆驼骑兵就是以骆驼炮称雄战场的,将骆驼和重火铳、轻火炮组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正确的用法。

这种骆驼炮兵虽然不足以对抗拥有野战火炮的欧式军队,但是对付没有强大炮兵的对手是足够了,所以,额哲的骆驼军能打遍蒙古草原无敌手,不服,那就来战!草原可是看谁的拳头大,谁就说话算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