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期的《电影手册》上,有一篇文章特别的引人注目,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写的。
在得知《马戏团》首映的消息之后,我特意到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电影院里看了一场,出来之后感慨良多,当即写了一篇文章发给了比采尔。
尽管我和卓别林不和的事情在好莱坞乃至在整个美国都是众所周知,但是对于他的这部电影,我依然极为敬佩。
“我要说的是,当我在维太电影学校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的好莱坞电影导演有两个,他们也是我的榜样,一个是大衞·格里菲斯,另外一个是查理·卓别林。对于分工明确的好莱坞来手,卓别林先生是一个异类,可以说,他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不自觉地实践‘作者论’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全是自编自导自演,而且完全是自己的特有风格,这一点,好莱坞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因为种种原因,这几年来,卓别林先生的电影作品很让人失望。在《淘金记》之后,他的电影似乎走入了一个死胡同,质量下降,艺术天分损失殆尽,这让所有好莱坞电影人都感到痛心。但是这一部《马戏团》,犹如一团火把,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好莱坞有优秀的表演传统,就喜剧而言,塞纳特、基顿和卓别林,代表了这一领域的不可逾越的高峰。而三个人中,若论电影的艺术水平的话,卓别林先生明显高出一筹。他的表演,全景式的不间断的长镜头表演,在好莱坞只此一家。《马戏团》中,这种表演风格依然在延续,镜头里的卓别林,不是用手表演,不是有脸表演,他是用整个身体在表演,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具有想象力!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和以前的电影相比,卓别林显然有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电影的整体格调。”
“一提到卓别林的电影,我想百分之百的人都会一口咬定他的电影是喜剧电影。不错,看他的电影,往往会让人捧腹大笑不能自已,但是稍微能深入电影的观众,在大笑之余,会有一丝淡淡的心酸,比如《淘金记》中的那个煮鞋的镜头,卓别林用极其戏剧化的表演,让人在狂像的同时,意味到了生活的艰难。这正是一个伟大的喜剧表演家的功力所在,他不像一般的喜剧演员为逗人大笑而刻意表演,他的电影中,总会有关于社会的思考。《马戏团》之前,卓别林的电影格调,整体上来说,喜剧成分占据了绝对地位,但是在这部马戏团里,我们很明显地刻意感觉,这部电影,已经不能算上严格的喜剧了,至少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身边的观众只在一部分镜头放映的时候笑成一片,但是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在沉默,都在思考。”
“《马戏团》突破了卓别林以往的电影成就,上了一个台阶。这部‘悲剧式’喜剧,厚重而有震撼力,一定可以永载史册!我多么的希望,好莱坞能够多出一些这样的电影呀,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思考社会思考人声的作品!从卓别林先生的这部电影上面,我看到了好莱坞的希望,也对好莱坞的光辉明天,充满信心。”
长久以来,我几乎很少公开发表对于一部电影的评论,因为这个原因,也因为我和卓别林的关系,所以这篇文章發表之后,立刻在好莱坞电影界以及观众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各大电影公司纷纷引进这部电影,观众也掀起了观影狂潮。
同时,好莱坞电影博物馆在亚当·伯恩斯坦的主持下,邀请电影评论家和电影理论家对卓别林的这部新片进行了认真的系统的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公开发表,客观、高度地赞扬了这部电影。
而雷电华电影公司,更是没有放过这个让公司大出风头的机会,凯瑞·洛克菲勒带着卓别林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雷电华的知名度。在雷电华的努力之下,凯瑞·洛克菲勒的计划基本上事先了,通过这部电影,雷电华电影公司在观众中的名声大幅度的提高。
《马戏团》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卓别林本人了。这个之前还声名狼藉几乎被人遗忘的人,再次赢得了人们的一致赞誉,风光无限。就连媒体上,也频频称赞他为“好莱坞表演大师”,这个名头,好莱坞电影人不会轻而易举拿出来的。
这部电影,让卓别林真正复活了,这个几乎被挤出好莱坞历史舞台的电影人,瞬间东山再起。
不过出现在公众场合的卓别林,少了原先的那份嚣张和自大,多了几分矜持和谦虚,他在一次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对我的那篇评论大为感谢,称我是一个真正的好莱坞电影人,一代电影大师,这让好莱坞电影人以及观众觉得十分的诧异和欣喜,因为他们觉得,好莱坞的两个巨匠仿佛要和解了。
其实卓别林对我有如此的善意,也是有原因的。这几年来,他的电影生涯一塌糊涂,众多电影的失败,不仅让他放弃了联美把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公司恭送交给了洛克菲勒财团手里,因为希区柯克的存在,他在公司中更是大受排挤,一点的地位都没有。
在雷电华,经营管理层有原来的互助公司的四大天王,艾特肯、包曼、弗洛伊勒、凯塞尔这四个人,是凯瑞·洛克菲勒的心腹,卓别林绝对没有和他们抗衡的力量,权利完全被架空,而在电影的制作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被凯瑞·洛克菲勒任命为第一导演,这就疑问着雷电华肯定会把希区柯克放到首位,无论任何时候,希区柯克电影都优于任何人。一方面,希区柯克的确有才能,他进入雷电华电影公司之后,所拍摄的电影部部成功,而且不久钱还为雷电华捧得了最佳导演银羽奖,反观卓别林,拍一部垮一部,观众对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兴趣,所以在拍片上,雷电华电影公司也不会对他大为支持。另外一方面,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这个人,性格一向都是那么的霸道和自私,他本人也不可能对卓别林友好,因为卓别林的存在,可能会动摇他的第一导演的地位,虽然只有这个可能,但是希区柯克也绝对不会让卓别林好过。
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决定权,拍片上又被希区柯克排挤,这个时候的查理·卓别林的日子十分不好过,我敢肯定,他一定私底下为自己当初把联美与雷电华合而感到后悔。
这种形势下,卓别林唯一能翻身的机会,就只有通过电影重新恢复自己昔日的辉煌,只要他成功了,就能在雷电华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拍片上,因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再牛,也只不过是个电影新锐导演,和他这样一个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人相比,厚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卓别林的这部《马戏团》公映之后,虽然获得了普遍的赞誉,但是他自己都知道,一般人的赞誉对这部电影对他个人来说,其实用处是不大的,因为在好莱坞每年生产出来的四五百部电影之中,受到赞誉的电影可多了。卓别林如果想翻身,就必须得到好莱坞最有分量的对观众影响最大的人的肯定。而这方面,恐怕没有人比我更有优势了。
但是我们俩之间的关系,让卓别林对此十分的没有信心,因为他本人就极少对我本人的电影大加赞赏,他做的最多的,是对我的电影极尽诽谤。
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我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批评他,而是站出来为他说话,给予了这部电影极高的评价,并且亲手铺就了他的复生之路,因此他的心中,对于我的所作所为,还是极为感激的。
对于我的这种做法,斯登堡和格里菲斯等人大为不解。
“老板,你是不是糊涂了?!卓别林这狗娘养的对咱们梦工厂对你做的坏事还少吗?!暗杀、绑架、私底下挖咱们的墙角、联合一帮人拆咱们的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就不说了,每次你的电影出来,这家伙就一通大骂极力诽谤,这些你都忘记了?!你竟然还为他说好话,好了,你看看吧,人家现在又炙手可热了!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斯登堡气得上蹦下跳。
“是呀,老板,你也常说,雷电华电影公司是咱们梦工厂乃至整个好莱坞的敌人,现在雷电华最需要的就是知名度,凯瑞·洛克菲勒整天做梦都想让雷电华电影公司的名声能和米高梅、派拉蒙以及咱们梦工厂一决高下,这下好了,你这名做,不仅让卓别林东山再起,还让雷电华风光无比,这不是损己利人吗?!”格里菲斯同样是极为不解。
我能怎么说呢。事实上,他们说的完全是事实,从对手的角度来说,我这么做无疑是自己找抽,但是在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样做没有错。
“斯登堡,大衞,我这名做,对于梦工厂来说,或许在某一方面是有不利的。但是我们必须摸着良心做事,不错,卓别林对我的电影想来都是恶意诽谤,对梦工厂也作恶多端,但是不能因为这样,我也去诽谤他的电影。实际上,好莱坞需要这样的电影,好莱坞要想辉煌,需要这样的电影。如果我不去肯定这部电影,给予这部电影应有的荣誉和地位,那么好莱坞很多人都不会注意这部电影,更不会去专门研究它,如果那样的话,这部电影中重要的东西就不能被好莱坞吸收,那好莱坞还怎么进步呢?”
“只要能够推动好莱坞繁荣的事情,只要能够让好莱坞蒸蒸日上的事情,我想我都会做的。”
我的话,让斯登堡、格里菲斯掩口无言,只是不停地叹息和摇头。
除了卓别林凭借着《马戏团》东山再起之外,好莱坞这段时间也公映了不少好的电影。
去年凭借着《哈利路亚》大出风头的金·维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拍摄了一部名为《群众》的电影。这部电影一经公映,受到了观众的极大欢迎。金·维多把他的那种紧凑的短小的作风继续运用到自己的电影当中。他的电影,就像是一篇小品文,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宏大的场面,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但是仔细品味,总是让你回味悠长。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也小火了一把,刚刚加入公司不久的拉乌尔·沃尔什凭借着一部《军中红粉》,让华纳名利双收。这个40多岁的电影人,曾经是格里菲斯的学生和亲密助手,他曾经在《一个国家的诞生》裏面扮演过杀死林肯的凶手,这位在好莱坞打拼了二十多年的电影人,在人生的壮年时期也迎来了事业的高峰,《军中红粉》受到了电影评论界和观众的极大欢迎,他本人也广受瞩目,俨然成为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中,仅次于刘别谦的二号人物。
此外,一直萎靡不振的哥伦比亚也有所振作,弗兰克·卡普拉的新作《马蒂尼偶像》首映一周,票房便突破200万,被评为上半年最卖座的电影,哥伦比亚的老板约翰·科恩乐不可支,当即送给了弗兰克·卡普拉一栋别墅以示奖励。
而随着年中的临近,一波波电影的相继上映,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梦工厂,因为梦工厂偷|拍的两部电影中,斯蒂勒的《夺宝奇兵之魔域骑兵》一经临近尾声,而全国瞩目的《与狼共舞》也拍摄大半。
不久之后,年中电影狂潮就要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