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一月,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不论大小纷纷开始动手改组,大肆招揽人才。促使他们这么做的直接的原因,就是刚刚过去的第三届哈维奖的颁奖典礼。对于这些电影公司来说,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壮大公司的实力,争取在下一届哈维奖的颁奖典礼上多拿一个奖杯。
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做法会给后来的好莱坞带来多么巨大的影响。
在这次改革风波中,一些历史上优秀的电影人纷纷登场,他们的加入,机大地改变了好莱坞的面貌,开始改变好莱坞的历史格局!
几十年后,人们把1929年的一月,称为“黄金时代的黄金时刻”,称为“电影人的春天”。因为在这一个月里,好莱坞发生的变化对后来好莱坞的电影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质变!
而当人们提起这段时光的时候,无不为这一个月中好莱坞给电影人带来的巨大机遇而赞叹,因为在好莱坞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如此大规模的疯狂地吸纳新人,是绝无仅有的。
这场改革,震动了整个美国,也震动了电影界。
《洛杉矶时报》称:“1928年底到1929年初的这两个月,会永载史册!不单单是因为彩色|电|影的发明,不单单是因为第三届哈维奖的轰轰烈烈,也不单单是因为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改革,而是因为这两个月,是好莱坞开始蜕变的连个月。”
“如果把之前30多年的好莱坞看成是一个虫蛹的话,那么在这两个月,这个虫蛹开始出现裂缝,一支绚烂的蝴蝶终于破蛹而出!这是好莱坞成熟的标志!经历这两个月之后,我们相信好莱坞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洛杉矶时报》的这种说法,获得了绝大多数报纸的赞同。
《洛杉矶论坛报》、《好莱坞时报》、《电影手册》甚至是《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纷纷针对好莱坞在这两个月中的变化进行评论。
而在众多的评论中,《纽约时报》的评论算得上别出新意。
“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好莱坞似乎在一夜之间变了一个模样。整个进程,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响起美国财团的发展过程。”
“美国的早期,在国土之上,存在着密密麻麻数量众多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在实力上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相互协调,和睦发展。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各种工业技术的发明,这些原本在规模上差不多的小公司开始出现两级分化,大的越来越大,小的越来越小,大的逐渐成长为超级巨鳄,小的则或者被吞并,或者破产。”
“然后终于在一段时间里,大公司几乎同时开始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团,自此以后,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主宰!”
“现在的好莱坞,也在完成这个过程,而且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自发完成。好莱坞成熟了,真的成熟了。不在是十几年前、二十年前的那个花个几万美元就可以建立一个很像样的电影公司的好莱坞,不再是那个全都是一个个小舢板的好莱坞,现在的好莱坞,终于开始崛起了超级军舰,终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成熟之路。”
“面对着这样的好莱坞,我想,那些试图用金钱让电影沦为自己摇钱树的华尔街财团,他们的计划实施起来,恐怕会越来越难。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梦工厂为首,华纳兄弟、福克斯、第一国家影片公司、哥伦比亚、环球、比沃格拉夫、20世纪电影公司为第二梯队,新月、明星、凯皮、边疆、银河等众多小公司为底层的坚不可摧的发展梯形,不管是在内部运作上,还是在资本上,好莱坞都像是一个拥有着坚硬无比的龟壳的乌龟,华尔街这头恶狼想吃掉它,越来越不可能。”
“道理很简单,因为华尔街没有掌握好莱坞生死攸关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但是我敢肯定,写这篇文章的人,绝对是美国绝顶的经济学家,而且对还对好莱坞十分的熟悉。
这篇文章已经刊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对那些华尔街财团的来说。
而我,在看着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不由得笑出声来。
历史上,华尔街控制好莱坞并且最终使得好莱坞沦为他们圈钱的工具,全凭借着两个东西。
首先,是有声电影专利权。对于从无声电影转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谁掌握了有声电影专利权,无疑就等于掌握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命运。
第二个东西,就是院线了。不管电影公司多么的巨大,也不管你生产出来的电影是多么的优秀多么的受欢迎,只要我掌握了院线,我说放谁的电影就放谁的电影,你的电影再优秀,我拒绝放映,等待你的,只有亏本。
所以,历史上华尔街成功侵入好莱坞,使得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靠的就是这两把刷子,拥有了代表未来电影趋势的有声电影专利权,拥有了各大电影公司命脉的院线系统,再以此为契机源源不断地涌入金钱,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只有束手投降。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