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人拜相,当即以高君雅为首,一同上前谢恩领旨。
随后高冲继续宣读,只看一眼,便是神色一顿,高冲深吸口气,稍微平复一下,昂首挺胸。
“大理寺卿、渤海郡公高冲,可兵部尚书,进爵燕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庶子、上党县公长孙无忌,可吏部尚书,进爵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庶子、建平县男杜如晦,可民部尚书,进爵莱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卫率、鄯阳县侯尉迟恭,可右武侯大将军,进爵吴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卫副率、全椒县子侯君集,可右卫大将军,进爵潞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以上五人并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共计六人,功评第一等,赐丹书铁券,可特恕一死”。
众人听闻顿时面露羡慕之色,并非是羡慕丹书铁券,特恕一死。
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特恕一死无非只是一个名头罢了,当君主一心要你死的时候便是不得不死,刘文静便是最好的例子。
刘文静作为开国元勋,大唐立国后,李渊也赐予丹书铁券,同样特恕一死,但是最终依旧是难逃一死。
令人羡慕的不是丹书铁券,而是功评第一等,这便是最大的荣誉,也是具有实质性的作用,直白一点来说,这种“功评第一”的荣誉将记录在册,作为有司考评官员的重要依据。
这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东宫左右春坊的主官,两个左庶子,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分别执掌吏部和民部;两个右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龄,分别执掌门下省和中书省。
另外心腹高冲执掌兵部,统筹军事;侯君集执掌右武侯,负责京师禁卫军。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并没有结束,没有念到名字的人继续翘首以盼,各自心里盘算着得与失。
在宣读完功评第一的内容后,高冲便是退后一步,示意陈叔达上前。
陈叔达颔首一笑,上前恭敬的接过诏书。
左首上座的高君雅见状嘴角微微上扬,表示非常满意。
其实高冲的喉咙并没有嘶哑,依旧是洪亮清朗,但是这种露脸的事高冲肯定不能一人专美,更何况陈高两家情谊深厚。
陈叔达儒雅随和,须发虽是微白,然面容俊伟,仪态翩然,番邦使节见状同样心生仰慕,这并非虚言,君子气度虽是无形,但是真实存在。
面对万众瞩目,陈叔达微微颔首示意,礼官会意,配合肃静,随即双手展开诏书,便是从容不迫,继续宣读。
“太子左司御率、翼国公秦琼,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太子右卫率、宿国公程知节,可右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太子右内副率张公谨,可左武侯将军,进爵定远郡公,食实封七百户。
东宫左虞侯段志玄,可左骁卫大将军,进爵樊国公,食实封一千户。
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中书侍郎,进爵琅琊县男,食实封二百户。
中书舍人刘林甫,可中书侍郎,进爵乐平县男,食实封二百户。
太子右内副率李客师,可左领军将军,进爵三原县侯,食实封三百户。
太子右监门率长孙安业,可右监门将军,进爵宜阳县侯,食实封三百户。
……”。
陈叔达一字一句,一直宣读,到最后也不得加快语速,实在是这一次封赏规模太大,终于将京城任职的封赏宣读结束,足有七十余人,涉及三省六部九寺十六卫等军政各部。
眼见陈叔达已经体力不支,然而张阿难依旧在一旁侍立,手捧着厚厚一卷诏书,高冲只得起身,毕竟陈叔达年过五旬。
见高冲起身,陈叔达会意,躬身退后,高冲再次接力,这一次便是宣读非在京的官员任命。
“灵州都督、永康县公李靖,进爵代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并州都督、曹国公李世绩,改封英国公,食实封九百户。
幽州都督、任国公刘弘基,改封夔国公,食实封一千户。
右卫将军张亮,遥领怀州都督,进爵长平郡公,食实封四百户。
……”。
等这些封疆大吏的任命宣读之后,下一封便是宗室。
“宗正卿、赵郡王李孝恭,可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灵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可鸿胪寺卿,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左骁卫大将军、淮阳王李道玄,可扬州都督,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左武卫大将军、淮安王李神通,授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检校扬州都督、襄邑王李神符,可将作大匠,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
这一次高冲便是真的声音嘶哑,不在京城的封疆大吏以及宗室功臣,共计百余人。
今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但是架不住依旧是寒冬腊月,城楼之上,寒风凛冽,每次开口便是迎着干冷的风,时间一长,便只觉得喉咙好似刀割一般生疼。
等宣读结束之后,礼乐大作,凛冽的寒风依旧压不住热情高涨的长安百姓,山呼之声,震天作响。
高冲回到台前复命,李世民笑道:“攸之辛苦了,入座,赐温酒”。
“谢陛下”,高冲态度恭谨的行礼拜谢。
李世民微微一怔,再次捻须大笑。
“诸公,今日特批休沐,回府稍歇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