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封赏功臣(上)(1 / 2)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2257 字 4个月前

岭南,自古以来便是消息闭塞,难于外界通人烟,尤其是在战乱时期,有心人只需要封锁道路,便是隔绝于世。

钦州都督宁长真虽然率先宣布固境自守,脱离大唐,但是宁长真年老体弱,并没有进取心,只是按兵不动,固守钦州,并没有攻打其他州县。

越州刺史宁道明野心勃勃,他传信给南合州刺史宁纯,力劝宁纯起兵反唐,一起割据岭南,创建属于他宁氏的雄图霸业。

宁纯是宁氏家族之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文士,他曾游历中原,并在高冲同在国子监同学数年,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自认为出自临淄宁氏,他的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名士宁戚,向来以文士自居。

宁纯深知大唐的强大,现在天下一统,人心思定,宁道明割据岭南绝对是痴心妄想,面对宁道明的招揽,宁纯严词拒绝,并决意发兵讨伐。

宁纯的父亲宁宣曾担任南梁的定州刺史,武德四年归附大唐后,李渊没来得及封赏,宁宣便病逝,而宁宣是前隋钦州刺史宁猛力的弟弟,宁纯便是宁猛力的侄子。

宁道明则是宁猛力次子宁uan(上面一个虤,下面一个贝)之子,宁道明便是宁猛力的孙子,所以宁道明需要称呼宁纯叔父,尽管宁纯年纪比他小。

宁道明见叔父宁纯如此决绝,大怒之下便联合高州冯暄,二人一同进攻姜州。

姜州,这个州很年轻。

武德四年,宁纯担任越州刺史,他善抚流民,引导民俗向化,调和汉俚之间的矛盾,面对山多地少的局面,他便引导民众开拓荒地,劝课农桑,政绩非常显着,山里的俚僚出来耕种,后面这个地方的百姓便越聚越多。

因为山高路远,属于三不管地带,为方便管理,宁纯便上书朝廷,请求在这处新诞生的聚集地设置州县,派遣官吏专门治理。

这种属于实实在在的开拓教化之功,李渊大喜,下旨割越州的封山、蔡龙二县,并领东罗县、高城县,以当地的姜山为名,设置姜州,治所设在封山县(今广西灵山)。

宁纯可以说是姜州之父,眼见宁道明、冯暄联军攻打姜州,宁纯大怒,立即领兵驰援姜州。

新诞生的姜州防守薄弱,宁道明等人一战击溃姜州守军,攻陷姜州,进驻封山城。

封山城,原来的刺史府里,一阵喧闹,宁道明高坐主位,怀中搂着一名身材娇小的女子。

宁道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随意用衣袖擦擦嘴角,便是咧嘴笑道:“要我说,当初就不应该归附中原,早些反了,我们早些快活”。

麾下部将闻言大笑,只听得宁道明继续说道:“到时候我们把道路封死,中原人一个进不来,这岭南之地,还不是任由我们快活,何必要听朝廷的约束”。

一名黑瘦的部将立即举起酒杯说道:“到时候这岭南就姓宁了”。

宁道明闻言更是仰天大笑,非常满意。

这时,他的眼睛看向左首边一名须发皆白的大汉,“冯老大,你怎么不说话?”

这人正是冯盎的兄长冯暄。

听得宁道明的话,冯暄放下酒杯,看向宁道明,“宁二,你答应我的,冯盎交给我处置,并且不许染指高州”。

宁道明哈哈大笑,直点头笑道:“这是自然,成大事者,岂会食言,冯老大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将冯盎亲手交给你”。

说完宁道明举杯相邀,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鄙夷。

“谈殿正在攻打高凉城,我们何时过去?”冯暄再次问道。

“不急,谈殿在对付你家的蠢货,我们也要先解决我宁家的蠢货”。

宁道明脸色浮现狠辣之色,“先解决宁纯,再东进,擒冯盎,破广州,称霸岭南”。

言辞间完全没有宁纯这位叔父放在眼里,更是谈不上一丝尊敬,至于钦州的伯父宁长真,宁道明似乎是有意无意的避开,并没有提及宁长真,在他的计划里,宁长真命不久矣,到时候他就是宁氏下一任家主。

诸将闻言顿时激动起来。

长安城,五天时间的预热,城中百姓的热情更加高涨。

腊月十五,望朝。

天还没有亮,高冲便是起床梳洗,然后狠狠地吃完两大碗糖饼,直撑得肚子圆鼓鼓。

见高君雅也是尽力的往嘴里塞胡饼,高冲不由得笑道:“阿耶,实在吃不下算了,塞两个在袖子里,别给撑坏了”。

高君雅白他一眼,捡起手边的绢布擦擦嘴,没好气的说道:“如此隆重场面,到时候衣袖里滚出两个胡饼,你觉得好看吗?”

高冲愕然,继而捂着肚子哈哈大笑,直笑得直不起来腰。

他没有想到一向严肃的父亲竟是给他来个冷笑话,不过一想想那个场面:万众瞩目之中,当朝首相领旨谢恩,结果衣袖里滚出两个胡饼,那可真是丢人丢大了……

只怪现在大朝会实在折磨人,现在不过寅时,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望朝,封赏功臣,应该会持续到午时,足有三四个时辰,若是不吃饱一些,唯恐体力不支。

父子二人整理衣襟,出府门之后,高冲便是叉手拜道:“恭喜阿耶,今日荣登首相之位”。

高君雅只是摇摇头,看着天穹星月,慨叹道:“唯恐行差踏错,便是落个干戈寥落啊”。

高冲深以为然,这些年他也见过太多人的黯然退场,哪怕是他坚定不移的支持李世民,也是战战兢兢。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高冲有样学样,负手叹道:“高处不胜寒,且行且慎行啊”。

话音落下,高君雅冷哼一声,“什么楼塌了,晦气”。

高冲摸摸后脑勺,咧嘴笑道:“阿耶说的对,晦气”。

父子二人对视一眼,便是各自登车上马,出坊直奔承天们。

来到朱雀大街,高冲便是一脸惊诧,只见大街上早已经是人山人海,道路两边武侯们竭力的维持秩序。

高府随从紧紧护在左右,见高冲一脸惊诧之色,高大龇牙咧嘴的大声说道:“听说这几天陆陆续续有京畿的人都赶过来,城中酒肆客栈都已经爆满了”。

“好家伙”,高冲咋舌道:“失算了,早知道提前开几家客栈了”。

高大愕然无语。

顺着朱雀大街,进入朱雀门,穿过鸿胪寺等署衙,进入承天门,没有两侧拥挤的百姓围观,瞬间轻松许多。

高冲迎面遇到长孙无忌,这厮露着两排牙齿一脸喜色。

见高冲到来,立即上前见礼,“攸之舅舅有礼了”。

高冲眉头一挑,便是打趣笑道:“辅机你这是捡着钱了?”

长孙无忌闻言一顿,毫不掩饰的笑道:“还没给舅舅报喜,外甥我也是功评第一”。

高冲并不意外,直点头道:“这倒也是意料之中,恭喜辅机了,回头一定要在英雄楼大摆三天,好好庆祝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