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臣有本劾奏(1 / 2)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2266 字 1个月前

当高冲回到府上后,高君雅独自一人坐在前厅品茶。

高雄正在院中踱步,见高冲回来,立马上前,拉着高冲来到一边。

“郎君,你是不是惹阿郎生气了?”高雄眼睛小心翼翼的撇向前厅,低声说道:“郎君回府后便坐在前厅,还不让任何人靠近服侍”。

对此高冲早有心理准备,只是负手笑道:“无妨,还敢殴打朝廷命官不成”,说着便是抬腿走向前厅。

高雄在后面目瞪口呆。

来到前厅,高冲便是笑呵呵的给父亲添茶,“夜深了,阿耶怎不去歇息啊”。

高君雅看了看高冲,只是淡淡说道:“说说你那个市舶司”。

高冲一愣,“阿耶你不生气?”

高君雅一顿,神色有些古怪,“我为何生气?”

高冲喉咙滚动,干笑道:“阿耶你不怪我擅作主张,请设市舶司?”

高君雅端起茶杯,摇头轻笑道:“你也是三品大员,自有你的政见,我为何要怪你”。

高冲愕然。

高君雅挥挥手,并没有过多解释,若有所思的说道:“你打算在岭南征收海上交易的商税?”

尽管高冲当时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但是高君雅差不多可以从言语间听出一些端倪。

高冲直点头,然后再把跟李世民说的那一套言辞复述一次。

“阿耶,海上贸易乃是暴利,现在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去规范海上贸易,国库穷得叮当响,而那些海商赚得盆满钵满,真正的富可敌国,没有这样的道理啊”。

高君雅听得直点头,只是皱眉说道:“岭南蛮荒之地,那些海商素无管教,你若冒然推行市舶司,定将受到百般阻挠,甚至危及自身”。

高冲闻言不以为意,只是一字一句的郑重说道:“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高君雅正在品茶,闻言一顿,缓缓放下茶杯,反复呢喃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神采,“不错,这句话言简意赅,值得推崇”。

高冲咧嘴一笑,继续说道:“到时候肯定有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我也无所畏惧了”。

对于高冲这种无畏困难的精神,高君雅还是非常欣赏,直点头赞道:“你心里有计划便好,为父也不过多干涉”。

等高冲走后,高君雅沉思良久,来到书房,便是泼墨提笔。

“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高君雅很是满意,自顾自点头赞道:“明日便悬于政事堂,可作百官纲领”。

从此,这句格言便成为政事堂的门联,也伴随着贞观第一任首相高君雅传奇的一生,流传千古。

书房里,高冲奋笔疾书,奏疏已经写满足足三五页,手中依旧挥毫不停。

高冲对于市舶司并不陌生,以前专门有过了解,基本的行政框架也很简单。

在高冲的设定里,市舶司暂时隶属于户部。

现在户部下辖四司,即户部、度支部、金部以及仓部,现在另设第五司,即市舶司。

五司以及职能分别如:

户部司主管户籍民政;

度支司主管财会预算;

金部司主管钱物出纳;

仓部司主管粮食出纳;

新设的市舶司则主管朝贡海贸。

基本全部照搬六部官制,唯独将市舶司主官改为市舶使,位列从五品,地位等同于户部下辖的户部郎中、度支郎中等职位。

倒也没有特殊原因,只是高冲觉得市舶郎中太难听了。

至于市舶使其下,设置市舶员外郎二人、市舶主事四人,这便是九品以上的职位。

在主事其下,另有流外官,其中流外一等的令史十五人、流外二等的书令史三十四人,另有主符、主节等流外的吏员若干,基本参照其他四司来设置。

现在的户部尚书是杜如晦,性格和善,高冲与之交好,倒也并不怕将市舶司按在户部名下会受干涉,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户部实在是太穷了,杜如晦每日抓耳挠腮的愁钱愁粮,市舶司既然是赚钱的部门,那自然是先安置在户部最好。

不过高冲心里的长远规划,市舶司未来肯定是单独出来,他不会重农抑商,也不会重商抑农,现在的生产力并不足以大力发展商业。

直白一点来说,现在人口太少,荒地太多,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严重不足,若是高冲不顾实际情况,大肆鼓吹商业,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历朝历代,不乏明君能臣,他们自然也可以看出商业存在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大力推行商业,而是一直重农抑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粮食。

在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情况下,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百姓生存,这一点不容疏忽。

另外也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商人不事生产,流动性大,不利于统治管理;商人重利,囤积居奇,不利于民生保障等等。

所以高冲提议设市舶司,发展海贸,也不是毫无底线的鼓吹商业。

高冲埋头苦干,不知不觉已到深夜。

李秀婉端着一碗羹汤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轻声道:“郎君,夜深了,喝一碗羹汤暖暖身子吧”。

高冲回过神来,揉揉手腕,“娘子你还没歇息啊,什么时辰了?”

李秀婉无奈笑笑,“已过丑时了”。

“这么晚了”,高冲有些意外,没想到已经下半夜了,当即抓起晚来咕噜噜一饮而尽,“娘子快去歇息吧,我马上就好”。

只是李秀婉并没有离去,只是默不作声的在一旁给高冲煮茶。

良久,等高冲搁笔之后,李秀婉这才上前问道:“郎君,你是不是又要离京?”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