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冲一顿,不知道说什么好,将李秀婉搂在怀里。
李秀婉见状顿时眼睛一红,直说道:“这一次能不能带上我,我自去向圣人恳求,你去何处我就去何处”。
高冲听得有些难过,只得叹道:“这一次……真不能带上你,娘子放心,等我稳定下来,一定考虑接你过去”。
自成婚以来,高冲先后去河东、洛阳、荆楚、岭南、黔中等地,夫妻二人真是聚少离多。
如果是去一般地方,高冲还真考虑将妻儿接到身边,对于现在的大唐官员来说,可没有什么“质子”的说法,很多官员外放履新,便是将家人带在身边。
只是高冲这一次即将前往岭南,设置市舶司是一个得罪人的差遣,到时候一定会有一定的危险,将妻儿带在身边实在是不便。
听得高冲这样说,李秀婉只是心中苦楚,但她知道高冲的脾性,一定是思虑全面,当下里也没有再劝,只是紧紧抱着高冲。
不多时,书房的烛光突兀熄灭,本是用作短暂休憩的软榻上承载着它不该承受的重量。
翌日天不亮,高冲一脸疲惫,向来习惯骑马入宫的高冲这一次死皮赖脸的挤进高君雅的车里。
见高冲抱着一本厚厚的奏疏直打瞌睡,高君雅不作他想,伸出手来将奏疏取过来,只这分量便是不轻。
“看来你昨夜是用心了”,高君雅看着厚厚的奏疏点头道。
“嗯~”。高冲靠在车厢上,闭着眼睛,迷迷糊糊的应着,“不仅用心了,还走肾了……”。
“什么?”高君雅并没有听清楚。
高冲一个激灵,伸出衣袖擦擦不存在的哈喇子,直说道:“没什么,我说没睡好,有点走神了”。
“莫要庭前失仪”,高君雅打量一下高冲叮嘱道,然后低头阅读奏疏。
高冲的奏疏即便不在庭前呈上,从尚书省递上折子的话也是需要经过高君雅这位尚书左仆射的手,毕竟六部隶属于尚书省,所以高君雅提前阅览奏疏,也并不算违制了。
一路进入承天门、西阁门,再穿过延明门便到两仪殿前。
今天是日常朝参,仅是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参加,并没有像朔望朝那样乌泱泱的全是人。
各自打招呼行礼过后,便在监察御史的率领下进入两仪殿。
今天负责排班的正是高季辅,等巡视高冲面前,高季辅微微脚步一顿,眼神示意高冲看向左前方,并没有开口说话,便是继续往下排班。
高冲寻着高季辅的提示看去,只见御史大夫杜淹正在闭目假寐,前后无一人靠近,孤零零的很是显眼,可见杜淹的人缘。
这时,户部尚书杜如晦坐到高冲下首,侧身靠拢,低声说道:“御史台将发难于你”。
高冲眼睛一眯,微微颔首,看来李世民已经做好安排了,动作真的快,一夜之间便是安排妥当,更让高冲惊异的是高季辅和杜如晦二人的消息竟是如此灵通。
今日高冲起的晚了一些,看来这些人早上都起得很早,早已经在殿外廊道下有过提前沟通了。
各人有各人的圈子,高季辅本来就是御史台的人,知道消息不足为奇,而杜如晦跟叔父杜淹速来不合,竟然也知道,这就非常有趣了。
实际上高冲等外人有些事情并不清楚,杜如晦虽然跟叔父杜淹因为旧事产生间隙,但是小一辈的人依旧是保持来往,毕竟大人之间的仇怨跟小一辈无关。
杜淹有两子,长子杜敬爱去年出仕,起家左监门卫校尉,今日正好在宫门执勤,遇到杜如晦便是跟他提起此事。
杜敬爱不喜文事,便门荫从军,对于军事极其热爱,昨夜他听闻父亲要弹劾高冲,原因竟是因为高冲的四面埋伏之计颇多纰漏,导致延州数千民众伤亡。
这个理由让杜敬爱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突厥举国南侵,作为兵部尚书的高冲制定这个引敌入瓮、四面埋伏之计,逼退突厥二十万大军,这在好武的杜敬同看来,便是天大的功勋。
然而父亲竟然抓住那一点所谓的纰漏来弹劾高冲,当他表示不解甚至反对时,父亲杜淹只是摇头一笑,并没有跟他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高冲的妾室韦珪有一个堂妹,名叫韦茗华,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淑女,嫁给了杜敬爱的弟弟,也就是杜淹的次子杜敬同,韦茗华性情温柔,婉淑恭谦,凭借贤名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李世民下旨褒奖,封爵襄武郡君。
女子凭借名望而封爵,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翻遍史书,也是极其罕见。
随着高季辅唱班,礼官就位,李世民在殿后早已经吃饱喝足,负手来到殿前,目光扫视一眼众臣,只在杜淹面前稍作停顿,这一幕也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高君雅作为首相率先禀报一些尚书事务,大概也就是先前颁布的一些政令的实施情况,简而言之便是对之前的工作进行简单汇报。
随着高君雅回到座位,早已等候多时的杜淹直接出列。
“陛下,臣御史大夫杜淹有本劾奏”,杜淹当年那也是着名美男子,风度翩翩,即便现在年老,那一言一行,极具仪态。
李世民面无表情,手也不抬,倒是显得对杜淹并不热络,唯有高冲心底鄙夷,杜淹就是李世民手中一把刀而已。
“臣感念天恩,忝居御史台,自当舍身以报,乞赐圣断,陟罚臧否……”,杜淹挺直腰板,一字一句的说道。
然而说到一半,李世民便是眉头一皱,打断杜淹的话,直接说道:“时间紧迫,大夫可说重要之处”。
杜淹愕然,幽怨的看一眼李世民,便是直接转身看向高冲,“臣弹劾兵部高尚书,谋划疏漏,致使延州民众伤亡数千,陛下赏罚分明,自当明断”。
此言一出,那些不明真相的人顿时一脸惊诧。
这……御史大夫莫非是糊涂了,这算是什么罪过,逼退突厥二十万兵马,高冲不仅无罪,还有大功啊。
泸州都督、宿国公程知节第一个跳出来。
“杜执礼,你瞌睡还没醒吧,说什么胡话,若不是攸之妙计,你去打退突厥兵马?”
年前突厥南侵之时,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密谋反叛,但威凤卫提前察觉,在京的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立即逮捕,而李世民在乎影响,便密令益州大都督、酂国公窦轨在李孝常入蜀后将其擒杀。
李孝常自以为计划周密,外有利州、滑州等地策应,内有巡防宫禁的刘德裕、值守殿门的长孙安业等人行动,一定可以完美的完成任务,实行兵变,结果没想到他一入蜀就被窦轨的伏兵斩杀。
李孝常死后,还是引起一些反应,他在利州时,笼络僚人支持,现在李孝常一死,僚人惊惧,便起兵反叛。
刘德裕是右武卫将军,也是程知节这位右武卫大将军的副将,同是瓦岗旧将,负责巡防宫禁这等重要任务,竟是密谋叛乱,程知节多少受到一些牵连。
李世民自然是信任程知节,也不舍得严惩,便将其外放为泸州都督,兼泸州刺史,使持节,都督泸、容戎三州诸军事,负责镇压僚人叛乱。
另外还额外赏赐绢二百匹、御服腰带一条,正月一过,程知节便将启程前往巴蜀泸州。
程知节本就混不吝的脾性,现在即将外放,更是不将杜淹这位御史大夫放在眼里,直接当面怼回去。
回家太晚了,来不及检查校队,兄弟们如果看到有错别字的话请评论出来哈,我马上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