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秀本担任四国讨伐军总大将信孝的第一辅佐者,连他都不看好信孝,胜家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最终以三比二的微弱优势,秀吉派扶持年幼的三法师登上宝座。信孝接管了信忠原在美浓国的领地,信雄则被封在尾张国。
会议还商定,由羽柴秀吉担任三法师的监护人,拥其进入已经损毁的安土城。柴田胜家对此大为恼火,立刻启程回归北陆的领地,想要整兵经武,等待时机,再南下与秀吉争雄。为了继续让胜家支持自己,信孝还作主把寡居的姑母市姬(原为浅井长政的正室)下嫁给胜家,双方结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
胜家赌气离开近畿地区,给羽柴秀吉留下了一个大好局面。当年十月,秀吉抢先在京都为故主织田信长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场轰动畿内地区的长达七日七夜的盛大葬礼,无疑是在昭告天下:我秀吉将成为信长公统一事业的真正继承人。因为没能在本能寺中找到信长的遗骸,秀吉就斥巨资、访名匠,用香木雕刻了两尊真人大小的信长的木像,一尊供奉起来,一尊就在葬礼上焚化,据说香飘四野,芬芳馥郁。
葬礼上为信长拟定的写在供奉牌位上的法名乃是:总见院殿正一位一品大相国泰安大居士——这正一位的官位,也是秀吉向朝廷讨取来,追赠给信长的。一年后,秀吉还专为供奉信长而修建了一座名为总见院的寺庙,把那尊剩下的木像搬了进去。
冬季到来以后,秀吉和胜家的战争一触即发。秀吉先发制人,进攻琵琶湖东岸的长滨城。长滨本是浅井氏的领地,浅井氏灭亡后,信长将其封给了秀吉,本能寺之变的时候,此城为明智军所占领,秀吉击败明智光秀,把长滨城又夺了回来。在清洲会议上,胜家要求秀吉交出长滨城,以作为自己进出江北的据点,已经大占上风的秀吉不好再加拒绝,于是就以三法师之命,把长滨城封给了胜家的养子柴田胜丰。
秀吉首先进攻长滨城,以封堵胜家南下之路。柴田胜丰本是胜家的继承人,但近年来胜家更宠爱自己的外甥佐久间盛政,这使胜丰大为不满。于是,在羽柴方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忖无力对抗的胜丰干脆开门归降,交出了长滨城。
胜家闻报大怒,不顾北陆地区普降大雪,竟然命令士兵们铲雪前进,于次年(1583年)三月发兵南下,与秀吉所部对峙于北近江的贱之岳——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就此爆发了。
“天下统一”
天正十一年(1583年),也就是织田信长去世的次年,三月十日,柴田军开到了北近江的柳之濑地方。十二日,北陆各家兵马陆续集结,总数达两万余人,胜家在内中尾山立下本阵,佐久间盛政在行市山,前田利家在别所山,皆位于本阵之南。
十七日,羽柴秀吉统军五万也开到了柳之濑南方、琵琶湖畔的木之本。秀吉命令其弟秀长屯兵田上山,堀秀政屯兵左弥山,中川清秀屯兵大岩山,高山重友屯兵岩崎山,桑山近晴屯兵贱之岳——大半都是山崎合战时候的老同僚,现在变成了秀吉的新部下。
羽柴军兵马众多,但所处地势较为低洼,柴田军兵数虽少,却占有地利,因此两军对峙一个多月,谁都不敢抢先发起进攻。四月中旬,羽柴秀吉伪作主力东移,前往讨伐与胜家互相呼应的美浓国主织田信孝。四月二十日,佐久间盛政鲁莽地认为战机到来,竟然不遵胜家将令而妄自发兵,绕过余吴湖,从侧面进攻羽柴军前阵。结果大岩山、岩崎山阵营瞬间就被攻克了,中川清秀战死沙场。
同时,佐久间盛政的副将柴田胜政也进攻贱之岳,眼看就要得手,却被渡琵琶湖赶来增援的丹羽长秀军击退。前军伸出如此之远,不由得柴田胜家不动,于是胜家下了内中尾山,前进至柳之濑旁的狐塚,前田利家则进至余吴湖北的茂山。
消息在当日午后就传到羽柴秀吉耳中,于是二时左右,正在美浓国大垣城附近的秀吉命令大军掉头,全速前进,当晚九时就赶回了木之本。秀吉素以快速长途奔袭出名,本能寺之变后的“中国大撤退”,以及此次从美浓国开回近江战场,就都是很好的例证。
次日天还没亮,秀吉军对正在大岩山和岩崎山上休整的佐久间盛政部发起猛攻。盛政不敌败退,在贱之岳附近遭到夹击,溃不成军。随即素与秀吉交好的前田利家见势不妙,也全军退回北陆,柴田军就此全面崩溃。
四月底,羽柴军团团包围了柴田胜家的本城——越前国北之庄城,胜家与妻子市姬一起登上天守阁,对刺而死,并遗命部下点燃贮藏的火药,把自己炸了个尸骨无存。羽柴军在进攻北陆地区的同时,也再度兵进美浓,当年五月,织田信孝逃到尾张国的内海地方,切腹自杀,享年仅二十六岁。
其后又爆发的大战乃是小牧·长久手合战,羽柴秀吉这次所要面对的敌人乃是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且说当本能寺之变的时候,家康和降将穴山信君正在堺游览,闻讯仓惶逃回三河国,穴山信君在途中被落伍者狩所杀。
这个时候,信长新征服的甲斐、信浓等领地乱成了一锅粥,一揆纷起,甲斐守护、信长的爱将河尻秀隆也战殁了。家康趁机攫取了这两块领土,使自己的势力扩展了将近一倍。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织田信雄不满秀吉的专断,联络家康,掀起了反旗。有了信雄这个大义名分,家康立刻点兵东向,欲与秀吉一较短长。
双方在尾张国小牧山城附近长期对峙,随即因为秀吉麾下池田恒兴等人的轻动,前军于长久手地区被德川军击败,池田恒兴战死。羽柴秀吉见力不能胜,就开始耍弄阴谋手段,先和信雄达成了和睦。失去信雄的大义名份,家康无奈之下,只得退兵。
织田信雄,果然是超级大草包一个。
其后秀吉用朝廷的名义给德川家康封官赏爵,甚至不惜勒令其妹离婚,送给自筑山夫人自杀后就没有续弦的家康为正室,威逼利诱,两种手段交替使用,终于迫使家康表示臣服。自此以后,从天正十三年(1585年)的四国征伐开始,一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的小田原(关东北条氏的主城)之阵、奥羽出兵为止,秀吉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信长的统一大业。
“桃山时代”
羽柴秀吉的各项政策几乎完全是信长政策的延续。首先,秀吉如同信长初上洛时一般礼敬朝廷,甚至其恭顺态度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秀吉本人出身低,威望浅,更没有信长干脆废弃天皇制的想法,他只想从朝廷处得到大义名分,从而利用这种名份来实际掌控天下。因此,对于朝廷的封官赏爵,秀吉是从来都不会推辞的。
因为自己和源、平两氏全都扯不上关系,秀吉不可能开设新的幕府,他曾想去央告落魄将军足利义昭,希望义昭以源氏长者(大家长)的身份,给予自己源氏的家名,但遭到义昭的断然拒绝。天正十三年(1585年)七月,秀吉终于拜在前关白近衞前久门下做了养子,骗来了藤原氏【藤原氏是古老的神官家族,按照惯例,只有藤原北家出身的贵族才能担任摄政·关白和正一位太政大臣,近衞、鹰司、九条、二条、一条五个家族都出自藤原北家,被称为“五摄家”。】的家名,从此登上了关白的宝座。
关白相当于摄政王,辅佐天皇总揽朝政,天皇亲政前称“摄政”,亲政后称“关白”,取诸事均须关白(报告)此官之意。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二月,秀吉受天皇赐姓为“丰臣”,就任正一位太政大臣,从此正式成为朝臣的领袖。此后,这位丰臣秀吉即被称为“丰关白”,退位后称“丰太阁”。
当然,秀吉并非真心实意地尊奉朝廷,不过他既然当了朝臣的领袖,当然要抬高天皇朝廷的威信和地位,这样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也才能水涨船高。等他大权在握以后,一样插手天皇立嗣之事,悉心培植和拥戴亲近自己的皇子,手法与信长当年也是极其相象的。
其次,秀吉和信长相同,非常重视商业发展,到处施行“乐市乐座”,并且牢牢掌控住堺、博多(在九州北部)等商业都市,以求得到豪商们的金钱支持。在农业方面,秀吉把信长曾经在部分地区施行过的“检地”、“刀狩”等政策推广到全日本,基本上彻底完成了自己直辖领内的兵农分离——天正十八年(1590年)正月,他发兵讨伐关东地区的战国大名北条氏,竟然动用了二十二万兵马,其中本队十四万人!这场战争打了半年多的时间,如果所部多为农民的话,是根本熬不下来的。
当然,秀吉也有和信长不同的地方,况且天下既然已经平定了,那么很多临时政策自然应该有所改变。信长亲近天主教传教士,是为了藉其“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来打压旧秩序和旧佛教,秀吉在统一全日本以后,则鉴于这种思想也会使信徒百姓否定他的封建统治,于是对传教活动加以限制,甚至杀死了很多传教士和信徒。
信长性格暴躁,家臣动辄得咎,割据势力有不服从的一律剿灭。秀吉的性格则要温和得多,尤其为了尽快完成统一大业,他对很多割据势力作出了让步和妥协,只要肯服从他的中央领导,均可保留其领地。德川、上杉、毛利等大名及时降服,领地基本没有受到侵害,长宗我部、岛津等大名抵抗得相当厉害,但最终也还是保住了初起家时的世代领地。
信长纵横驰骋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秀吉则在摄津国建造大坂城,其宏伟辉煌比之安土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还试图在京都附近的伏见地方筑造一座更大的城池,但没等造好就去世了,因为此地密植桃树,故此他所统治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文禄元年(1592年),天下刚刚平定,丰臣秀吉就来到九州的名护屋坐镇指挥,派十六万大军入侵朝鲜,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明朝,掀起了所谓的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史上称为“壬辰倭乱”。这场侵略战争延续了整整七年,可耻地以失败告终,庆长三年(1598年)八月,秀吉本人也忧愤而殁。
其实发动对外侵略,并非秀吉一人头脑发热所引起的,乱世刚刚平定,很多割据势力遭到打压,养兵无数却再无可用武之地,很多丰臣氏麾下将领意犹未尽,功勋卓着却再无可封赏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悍然发动对朝鲜乃至对中国的侵略,是战国乱世的必然延续。事实上,秀吉这一政策也源自于信长,弗洛伊士在《日本史》中写道,信长曾经考虑过,等统一日本以后,“编组一支庞大的舰队,以武力征服中国等地,然后把自己的儿子封到各国去”。这种说法的可靠性虽然无法确定,但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
“元和偃武”
丰臣秀吉去世后,把自己的宝座传给年幼的儿子丰臣秀赖,而以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五大老”共同执政,并担任秀赖的监护人。可是他才一咽气,因为长年的对外战争所引发的政权内部矛盾立刻激化起来,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治派,和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为首的武断派就大打出手。德川家康巧妙地利用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帮助武断派攻击文治派,再度引发全日本的大动乱。
庆长五年(1600年)九月,家康统率以丰臣氏武断派为主力的东军杀向京都,石田三成扛出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之子)等人为号召,集兵抵敌,双方在美浓国的关原地方展开了大会战。这可谓是日本古代史上记载可信的最大规模的阵地战,也是决定日本命运的一场恶战。
东军七万人,西军八万余,就军事实力上来说,石田三成稳占上风,而家康本部精锐此时则还行进在遥远的东山道上。然而战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因为事先做了大量策反工作,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数位西军大名临阵倒戈,投向家康的阵营,于是西军全面溃败,石田三成等人被擒获后,遭到斩首示众的厄运。
关原合战以后,德川家康大肆削弱反对自己的诸侯们的势力,西军中势力最强的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大名都被大幅度削减了封地,家康本人及其亲信的领地因此也大规模膨胀。到了庆长八年(1603年)二月,德川家康终于请得圣旨,就任新的征夷大将军,就此开创了长达两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幕府的统治机构设在江户城)。
此时安居大坂城的丰臣秀赖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他的身份已经从“天下人”沦落为了一个普通诸侯,即便如此,家康仍然不肯放过秀赖。为了斩草除根,家康找藉口发动了对丰臣氏的讨伐战。庆长十九年(1614年)十一月,家康亲自领兵进攻大坂城,是为“大坂冬之阵”;次年(1615年)五月,再征大坂,是为“大坂夏之阵”,终于迫使秀赖自杀,灭亡了丰臣氏。
当年七月,朝廷下诏改年号为元和,历史上称这一年为“元和偃武”,因为在德川家康的努力下,不安定因素终于彻底扫平了,历史正式迈入新的和平的幕府时代。江户幕府依旧是诸侯林立的局面,但幕府将军大权在握,直辖了全日本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没有任何一家诸侯再能对幕府统治造成威胁了。家康还拟定了一整套管理诸侯们的制度,包括诸侯都必须在江户城下町建造宅邸,把家人安置于此作为人质,诸侯本人也必须半年呆在领地,半年住在江户——其实这一政策,也是信长在建设安土城下町的时候最早开始采用的。
德川家康的很多政策也都延续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但就总体来说,信长和秀吉的政权是开放型的,江户幕府却相对内敛,并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幕府杀戮传教士和天主教信徒,驱逐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禁止一切船只驶向海外,甚至于日侨敢于归国者也一律处死……
织田信长在世的时候,非常喜欢南蛮物品,他在安土城天主台内布设了座钟、地球仪、靠背椅,桌上摆放着玻璃器皿和进口葡萄酒,自己往往身穿欧式服装,头戴插有羽毛的宽檐帽,不象日本大名,倒仿佛是欧洲的王侯。这种情景,这种文化交流,自他死后就再也看不到了。
最后提一下信长的子女们。他共有十二个儿子:如前所述,长子信忠、五子胜长都在本能寺之变中死于二条御所;三子信孝则因为帮助柴田胜家而遭到羽柴秀吉的讨伐,兵败自杀;十一男长次在关原合战中战死;其余的秀胜、信秀、信高、信吉、信贞、信好、信正七人,均作为中下级武士碌碌而终。至于信忠的长子秀信(三法师),后来被德川家康流放,死时和父亲、三叔相同,都是二十六岁。
只有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为人颟顸无能而又凶残暴虐,但他虽蠢,却善于察看风色,在织田家继承权的斗争中先依附于丰臣秀吉,后来又倒向德川家康,最终在江户幕府统治下被封予上野国五万石的领地,七十三岁时才殁于京都。终究,乱世已经终结了,有野心,有能力的人物都是活不长久的,惟独傻瓜才能安享天年。
信长的长女冬姬嫁给蒲生赋秀,生子蒲生秀行;次女德姬嫁给德川信康,德姬想必会因为自己害死了丈夫(即便夫妇关系并不融洽)而郁郁终身吧,她一直活到七十八岁才去世;三女嫁给筒井顺庆的养子定次;四女嫁给前田利家的儿子利长;其余几个女儿分别嫁给丹羽长重(丹羽长秀之子)、水野忠胤(后改嫁佐志一成)、中川秀政(中川清秀之子),以及公卿万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实久;有个女儿后来被丰臣秀吉纳为侧室;两个女儿夭折。
信长还有三名养女,一个嫁给了武田胜赖,一个嫁给了公卿二条昭实,一个嫁给了畠山昭元。咱们前面说过,当嫁给武田胜赖的养女病逝后,信长为了维持织田、武田两家的同盟关系,就打算迎娶信玄的第五个女儿为长子信忠的正室。然而事实上,还没等这个名叫松姬的可怜姑娘过门,武田信玄就开始了上洛之战,两家关系彻底破裂,这段婚姻也就自然解除了。松姬在武田氏灭亡的时候逃到武藏国八王子地方,就在那里落发为尼,法号为信松尼。信松尼毕生都在为没见过面的丈夫织田信忠祈祷冥福。
乱世中最可怜的,永远都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