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对岸的滩头没有预设阵地,第一波抢滩部队冲滩上岸后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构筑有效的防御阵地,接应后续周桥部队的到来。
直接抡起铁锨洋镐现场去挖,肯定不现实。
有段时间不打这种固定阵地战的马拉申科想了个办法——拿炮炸。
反正是破土动工的土木工程活儿,老马虽不是土木老哥但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我用铁锨洋镐挖是破土动工,我用炮炸也是破土动工,而且后者效率还高、施工面积够大,有何不可呢?
无非就是炮炸出来的浮土不工整、没有成型,但这也算不得是什么难事,派人上去抡起铁锨洋镐精修施工一番即可。
无论如何,也总比你一堆人上去纯纯修理地球要强,总归是能加快施工进度的办法,也是个辙。
于是乎,这片被重炮和火箭弹幕犁过一通的弹坑遍布之处,便成了第一波过江的阿尔西姆一行人构筑阵地的施工现场。
冲进弹坑区的第一时间立刻开始规划布局,没忘记阵地战该怎么打的阿尔西姆,立刻指挥着手下的战士开挖修筑交通壕。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大型弹坑先连成一片,先把系统性的防御阵地给搞出来,再说进一步精修的事。
不是纯粹当督工的阿尔西姆自己也抡起膀子干,眼见还没有鬼子靠上来就赶紧抓紧时间。把枪一扔背到身后,立刻挥舞着工兵铲冲到了施工区,当场化身人肉推土机当场开始土木施工。
先行第一波渡江的阿尔西姆一行人干的热火朝天,后续渡江的第二波、第三波步兵紧跟着加入其中,开始协助构筑防御阵地。
成功渡江的部队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半个连到一个连,从一个连到一个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很快达到了近千人的规模。
人是够多了,但问题在于全是轻装步兵。
手头最重的火力便是迫击炮,和100毫米超口径的RPG火箭推进榴弹。
对于打惯了火力制胜战斗的领袖军而言,这种程度的火力连个皮毛都算不上,当务之急便是要将领袖军那些钢铁巨兽抢运过江。
轻装步兵强渡乌苏里江,前往江对岸构筑防御阵地的目的也只有一个。
防止日军任何有可能的滩头反冲击破坏舟桥部队施工作业,无论如何都要确保浮桥安稳架设完毕。
只要领袖军的重装备,哪怕是BMP43步战车和机械化步兵、中型坦克部队成功过河。
就关东军那顶破天不过是老虎的破落户装备水平,再想把领袖军赶下滩头、破坏浮桥则纯属痴人说梦。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轻装步兵构筑防御阵地,掩护舟桥部队施工搭建浮桥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
经过马拉申科连同政委同志一道,再拉上舟桥部队的带队上校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能将施工效率最大化的浮桥搭建计划已然成型出炉。
为了确保80吨级重型浮桥的施工效率,首先要做的是将两座20吨级的轻型浮桥快速搭建起来。
别误会,这两座浮桥不是给重装备用的,20吨级的装备通过载荷连BMP43步战车都过不去,更别提坦克了。
这两座快速轻型浮桥是专为舟桥部队施工而准备的,一旦这两座浮桥快速搭建完毕,则携载着重型浮桥预制结构件以及施工材料的舟桥部队卡车,便能立刻跨越乌苏里江前往江对岸展开施工。
所以实际的施工方案不是单向施工,而是乌苏里江两岸双向对进的同时施工。
如果计划一切顺利,那么这座80吨级的重型浮桥,最终将会在乌苏里江江面上完成合拢施工。
这么做不说将施工效率直接翻倍,考虑到还得额外搭建两座轻型快速浮桥,效率翻倍也确实是不可能的事。
但要是说能将重型浮桥主体工程的施工效率提升7成以上,则可以说是毫不夸张。
毕竟单向施工和双向对进施工,这是完全不相同的两个概念,效率自然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眼下乌苏里江北岸的情形,便是一大两小、三座浮桥已经开始同时施工。
80吨级的重型浮桥能多快施工就多快、先尽全力单向施工往前铺,与此同时,两座20吨级轻型浮桥因为施工难度大幅降低的缘故,正以几乎齐头并进的速度,向着乌苏里江对岸飞速伸展前进着。
不顾日军炮火可能随时来袭的风险,赶着已经天色大亮的拂晓黎明来到江边,沐浴在晨光之下凝视着江面上这快速前推的浮桥施工现场。
放下望远镜的马拉申科正打算对随行人员们说些什么,不料身后的远方天边忽然传来阵阵引擎呼啸。
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扭头一看,只见大队的歼击机、攻击机,以及双发战术轰炸机编队已经出现在天边,正以堪称遮云蔽日的势头向着江南岸猛扑而去。
机翼上的闪闪红星在晨光的照耀下正熠熠生辉,炫彩夺目而又激动人心。
“全靠他们了!一定得让那些日本鬼子把航弹航火、机枪机炮吃到饱!”
“日本鬼子”这个口癖是马拉申科这儿最先传出来的。
既然军长同志都这么叫了,身边的人自然而然也就自上而下地传开了。
到现在为止已经是上至军长、下至战士,都知道对面的日军绰号是“日本鬼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