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新奥尔良大学内的会议(1 / 2)

革命1792 富春山居 1819 字 2022-12-11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三月的新奥尔良,气温已经回升到20多度了。环绕新奥尔良城的郊外、湖滨都已是满目苍翠,姹紫嫣红一片了。

在新奥尔良城市郊外的西北方,坐落在庞恰特雷恩湖西面的一片疏林草地上,正是由28幢建筑组成的新奥尔良大学的校园。新奥尔良大学从最初的10英亩土地一个学院,发展到占地50英亩4个学院一个研究中心,所用时间还不到5年。

除了学校的北面和西面,为了防备野兽误入校园,设置了一道一人高的木栅栏和引水的壕沟之外,东面和西面都是敞开的。

新奥尔良大学原本只是一所专门学校,始建于18世纪中期。学校建设的目的是,教授殖民地人民一些会计和书写能力,以培养殖民地日渐兴旺的商业所缺乏的人才。

这所学校在英法七年战争结束,法国把法属路易斯安那转让给西班牙人之后,就开始衰败下去了。因为西班牙人对发展殖民地商业没什么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采掘殖民地的贵金属资源,及建立各种种植园。

当法国收回法属路易斯安那,弗兰肯斯坦带着中法友谊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抵达新奥尔良后。就在费拉斯总督的支持下,接收了这所学校,并把学校从逼仄狭窄,被污水和垃圾包围的新奥尔良城街道上,转移到了风景如画的庞恰特雷恩湖边上。

校址转移之后,学校的名称也顺理成章的换成了新奥尔良大学。新奥尔良城被整个新大陆的殖民者称为大快活,就是因为自新奥尔良城建立以来,整个城市就在拓荒者的狂野不羁的性格和法国宫廷穷奢极欲的生活习惯的糅合中发展起来的。

弗兰肯斯坦这一迁移校址的无心之举,却给这所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新生。没有了“大快活”夜夜笙歌,日日糜烂的夜生活的影响,新奥尔良大学的学生反倒养成了严谨自律的学风。

之后100多年里,新奥尔良大学和新奥尔良城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就好比憨厚木讷的书呆子,和风流艳丽的社交名媛做了邻居。

原本一向清净优雅的大学校园,这一天却显得热闹非凡。大批的马车停在了校园前的草地上,而靠近西面湖边的大礼堂,边上都驻满了荷枪实弹的近卫军士兵。

原本新奥尔良大学的一些学生们,想趁着今天温和舒适的阳光,躺在湖边的草地上看看书什么的,但是一靠近湖边就被士兵赶了回来。学生们无奈之下,也只能口中问候几句某不知名封锁校园的存在,然后另找节目了。

对比大礼堂外阳光明媚,姹紫嫣红的暖春。此时大礼堂内坐着的众人,却感觉冷风席席如坐冰窟。

这所大礼堂修建的时间较早,设计比较简陋。不过是一个原木搭建的一层半大通间。下面半间是1米5高的隔空层,隔空层内密密麻麻打了不少木桩作为承重结构。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防备蛇虫鼠蚁,而是防止木屋在飓风季节,湖水泛滥而淹毁房子。

木屋宽12米,长28米。两头各有一道上下的楼梯,房子的北面有一个两步台阶高的木平台,作为主持会议者的主席台。而台下则是一排排的长木椅,足可容纳200余人就坐。在木椅的中间,空出了一条南北向的过人通道。

主席台上就坐的,由东至西分别是费拉斯总督、路易.查理王太子、贝尔蒂埃元帅。

而台下坐着30多名远征军陆海军军官,和近70名北美殖民地总督府的主要官员。两拨人坐的泾渭分明,远征军军官们坐在通道西侧的木椅上,而殖民地的官员们坐着通道东侧的木椅上。

大会已经开了快2个小时,部分年迈的殖民地官员精神已经开始不济起来了。大会前两项内容,就是表彰了在海地战争,和同美国的边疆冲突中的有功人员。

一连串的受奖名单报下来,如果是往日,台下众人早就听的昏昏欲睡了。但是今天,除了少部分不关心时事的官僚外,其余众人都聚精会神的等待今天开会的重头戏。

果然,贝尔蒂埃元帅代替路易.查理王太子,说出了一直在街巷流传的小道消息。

西哀耶斯、巴拉斯、塔里安、富歇联合儒尔当、莫罗、拿破仑三位元帅发动了政变,在本土成立了新政府。

对远征军的军官来说,虽然早就有这个消息流传,让他们有了心理准备,但是从贝尔蒂埃元帅口中证实这个消息后,还是让他们心情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