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纪不大的华商陈克礼说道:“…我在西海岸待了半年多,发现有了铁路之后,新法兰西的物资运输甚为便捷,原本一些只有富人和产地才用的起的民生物资,现在大多数移民家庭也开始普及了。可见修建铁路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费用,让我们的生产的商品可以销售到没有内河航运的内陆地区。…更别提铁路本身就是一项大有利益的生意,这是一个每年都有稳定收益的产业,比起风险极大的海外贸易,建成铁路后我们只要在家中数钱就可以了…”
而龙游商人王思唐则认为,现在的中国棉布在质量上不如新法兰西棉布,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棉花的品种不如人;二是纺织机器不如人;三是印染技术不如人。因此想要扭转棉布竞争不利的局面,就要引进新法兰西的棉种,机器和印染技术。
白天商人们除了在这些技术问题上的讨论之外,在晚上各商帮的头脑人物又悄悄的开了一个小会,就是探讨该如何保护这个商业团体在海外贸易的安全。
见证了东方贸易公司在亚洲的崛起之后,这些江浙商人们终于意识到,现在的海外贸易光老实的做生意是混不下去的。
在这方面来自婆罗洲的华商们最有切身之痛,他们也是最为坚持要有一只商团武装力量的支持者。把婆罗洲华人当成自己人的宁波商人,虽然没有直接和西方殖民商人打交道的惨痛经历,但是婆罗洲华人的经历让宁波人最为感同身受,毕竟在历史上宁波也是被倭寇袭击最为严重的地区。
而太湖商人、徽州商人对建立一支商团武力还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他们所在的地区最大的威胁武力是满清的官府,建立一支商团武装力量招来官府对江浙商人的打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关键时刻,龙游商人选择支持了宁波商人的建立商团武力的建议,务实的龙游商人在投资了新兴工厂之后,就发觉到了自己的产品大部分都销往了海外市场,这是因为海运船只的技术发展,让海运的运费比起运往内陆的运输费用更为低廉所决定的。
至此联盟内部建立商团武力的支持者和反对者,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和反对者不同的是,蔡成元等宁波商人早就开始了建立独立武装的尝试,并在东方贸易公司组建的保卫部队中埋下了种子。
但是蔡成元等人也知道,光凭宁波商人的力量,是无法独立建设一支,可以和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亚洲舰队相抗衡的武装力量的,因为宁波商人兴起的时间太短,缺乏底蕴。
虽然龙游商人支持了他们,但是龙游商人对新兴工厂的巨大投入,也让他们目前的财力无法支持宁波商人的武装舰队的设想,他们只能在口头上支持而已。
对比起来,反倒是在传统行业为主的太湖商人、徽州商人有着大笔的资金放在家中发霉,白白的空置着。
这两地的商人对于经营商业赚钱是精明的,但是对于仿效东方贸易公司的模式,建立一只武装商船舰队进行海外贸易,他们还是疑虑重重的。一方面是顾及到满清官府的看法,一方面则是担忧这么巨大的投入要怎么通过海外贸易赚回来。
联盟内部的商人争吵不休的时候,北洋舰队出征日本替琉球王国恢复主权的消息传到了江南。
蔡成元等人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只要让这些商人见识到了,在武力保护下进行商业贸易的好处,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转变反对建立商团武力的立场。
而且支持北洋舰队出征日本,也可以让北洋舰队对江浙商人保持好感,毕竟任何商团的武装舰队,都不会及得上以国家力量建设起来的正规海军。
在蔡成元等人的极力奔走之下,东方贸易公司爽快的把大部分的军需物资供应转包给了江浙商人,并同意宁波商船提供一部分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
蔡成元等人想的是利用北洋舰队的行动,打开日本的国内市场,从而给江浙商人积压的物资寻找出路。但是事情的变化很快就超出了他们所设想的最好的状况,北洋舰队还没出渤海,上海仓库中积压的物资已经消耗了近三分之一。
连最为保守的太湖商人王永成,都开始感受到了战争开始后市场的变化,北洋舰队和以往的清军不同,这是一只有着优良待遇的近代军队,它本身就是一只拥有巨大消费能力的优良客户,而舰队对外战争更是消耗物资的无底洞。
北洋舰队的订单虽然大部分落在了东方贸易公司手中,但是光是漏出来的部分订单已经让江浙商人喜笑颜开了。
而与此同时,一部分江浙商人更是认识到,对比起棉布、面粉等民生工业,钢铁产业才真的是真正的金山银海,因为近代战争实质上就是钢铁和火药的战争。
喜欢革命1792请大家收藏:()革命1792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