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对于印度陆军第33军第17山地步兵师在锡金北部的穷塘地区、第27山地步兵师在不丹的西部地区,迅速溃败,加赛尔中将等东部军区司令部高层军官们认为,锡金人的反叛是重要的原因。但不丹国王和他的重臣们却并不这么看待,第33军自身的问题才是导致这场灾难的根本所在,也许他们是“旁观者清”的缘故吧。
当然了,导致第33军大溃败的原因很多,也许就如同印度军方所认为的那样,锡金的叛乱是重要原因,但在不丹人眼里看来,那众多的原因中,锡金人的反叛或许也有很大因素,不过却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不丹王室、不丹政府以及军方高级将领的眼里看来,在这些不丹人的认为中,就算是没有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的回归,也许那些锡金人也会造反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锡金人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对印度军队持有反感,甚至也是极为厌恶第33军的驻防,在和平时期一些执勤致残的印度军人出现在甘托克街头时,非但得不到那些锡金人的同情,反而那些锡金人认为这是“入侵者们”应有的下场。如同不是长期以来积累下的深仇积怨,信奉佛教的锡金人是不会这么恶毒的。不过加赛尔中将这样的印度高级军官们却是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锡金人会对印度军人如此的愤恨。倒是不丹人在这一点上看得很是清楚,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丹的情况比锡金好不了多少,区别不过在于,锡金灭亡了,而不丹王国虽然还保持有自己的政府、王室和国家独立,但事实上,这种独立却是处于在新德里的高压控制之下,而且也是朝不保夕的。
在这些不丹人看来,所谓的印度陆军第33军,简直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那些士兵们从来就只会招惹麻烦,长期以来第33军内部的官兵矛盾,军官们的歧视压迫,使得那些驻军锡金、不丹的印度士兵们对于所谓比他们低一等的锡金人、不丹人从来都是抱之以欺凌的态度、这也难怪,弱者总是会欺辱比他们还弱小的人,以平衡他们那扭曲的心理。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锡金当地酿酒厂所出产的一瓶酒,按照一般市价来售出,大约是为五十至七十卢比的价格之间,而印度士兵购买的时候,他们只会支付每瓶酒水大约十卢比的价格,这自然是属于“强买强卖”了,其他方面就不更不用说了,譬如印度驻军士兵到锡金当地人所开设的商店去购买食品、生活用品,往往会以赊帐为名不给钱,时间长了,甚至会赖掉这笔帐,而长期下去,驻军的这种行为自然会使得锡金人很是不满了,而这种不满一旦被积累成了“仇恨”时,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叛乱”也就自然而然了。
对于锡金,这个原本与不丹王国一样同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之下的山南小国,不丹王室和政府官员们多少是有些了解的。长期以来,锡金王国和锡金王室的悲惨命运,一直为不丹人所牢记,他们深怕有一天,自己也会步锡金的后尘,就那样的被贪婪的印度所吞并,成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印度“土邦”,成为印度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印度陆军第33军都是不丹的噩梦,而第33军所属第27山地步兵师更是长期以来,频频进入不丹境内,与不丹军队展开“联合演习”,尽管印度军方声称此举是为了加强印度与不丹王国军队之间的密切联系,开展两军之间的深入合作,同时协同不丹军队增强国家防御能力,但其实谁都知道,这种演习的意义不过就是三点:其一针对中国方面,第二通过演习进一步在不丹军队和不丹人之间树立印度军队的强大形象,至于第三点,就是威慑不丹政府和王室了。所以,事实上,不丹政府、王室和普通的不丹人,对于印度军队并不那么欢迎。
其实印度政府和军方的这种做法是极为愚蠢的,因为这种几乎是以威胁的方式来处理与弱国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拙劣的手法。着就是强大的美国,也不会采用如此的手段。印度政府的外交方式一直很低劣,这种极为低劣的外交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使得一些国家对其很是不满。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几乎每一个印度的邻国,都对印度政府的外交政策所不满。如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这样的国家,一旦得到外部力量的扶持,往往会因为长期以来遭到印度方面的压制而带来的怨恨情绪,直接选择与印度为敌。
印度政府并不会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外交政策,如果当初新德里能够意识到,也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了,也不会如此狼狈了。对于印度来说,错误的外交政策只能始终保持有高压的态势,如果失去了这种高压,那么强烈的反弹将会使得印度数十年的经营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而一旦只要有一个国家起来反弹,则后果将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
而此时,对于不丹王室和不丹政府官员们来说,当印度陆军部队土崩瓦解的时候,他们需要做一个选择,那就是,是否要继续跟着印度方面一条路走到黑。这个时候,中国人已经给予了足够的诚意,否则不会驻孟加拉国大使馆伸来橄榄枝,很显然,中国方面给予的条件也很足够,那就是只要不丹政府及王室成员不要逃亡印度,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充分尊重不丹王国的领土及主权完整。这个条件很是诱人,而且中国方面扶持流亡海外数十年的锡金王国第十三世“却嘉”旺楚克·滕辛·纳姆加尔回国登基,对于不丹王室的触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