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低调的忙碌(2 / 2)

工业教父 韭菜盒子 1712 字 2022-12-10

考虑到1991就快要到来,胡杨必须让华夏科技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第一步,就是把内部的关系和系统理顺。

只有内部足够凝聚,才能有余力应对外部的变化。而胡杨要的不仅只是余力,而是全力。

胡杨这段时间很忙,邢鹏和项凌江也很忙,甚至赵援朝都开始忙了起来。从最北的漠北,到最南的香港和广州。他们逐个梳理华夏科技的所有下属单位。

用篦子梳头,总是能梳出虱子的。他们都陆续发现了问题,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人有问题就解决人,个别问题比较多的就直接舍弃。及时止损要比持续追加投入更合理。

在这个过程中,胡杨更加体会到而来人心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测的东西。

在经过一轮梳理之后,华夏科技在大陆的整体体量缩减了10%左右。挤出了水分之后,整个公司结构也变得比之前更紧凑了。

瘦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变强变壮之前的必要准备。

1987年的夏天结束之前,华夏科技终有了新的动作。全资买下原大东港公司,改名为安东港公司,购买和租用了港口周边大片的土地用于未来的开发。

完成这笔交易之后,华夏科技立刻向安东港公司注资100万美元。并通过赵援朝联系到了中建港务局。中建港务局是国内港口建设方面是国内最权威的。

胡杨委托他们设计新安东港建设计划。初步目标,未来新安东港的规模将会是现在的三倍,而吞吐量将至少现在的五倍以上。

才刚刚只是设计阶段,具体工期暂时还无法准确估计。但不出意外的话,至少也要有五年左右的建设周期。投资将会以千万计的超大项目。

这将会是华夏科技成立以来第二大的投资项目。至于第一大的项目,现在还在日本进行中。

如果是把未来所有与安东港有关的投资全都算上的话,那这里肯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项目。

在国内投资项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贷款,用银行的钱来分担投资压力。所以安东港的投资对于公司的压力,还会比这次日本的项目要小很多。

实际上胡杨以后也不会再允许华夏科技进行这种程度的投资。就算他同意,李亿峰也绝对不会答应。这次看似顺利,但其实就是胡杨在背着整个华夏科技走钢丝。稍有差池就真有可能万劫不复。

好的港口必须有与之配套的陆路运输网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公路的设计早就已经做好了,现在只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就可以动工了。

铁路的部分稍微麻烦点。铁路自成系统肯定有非常繁琐的程序要走,恐怕不是短期内就能有什么结果的。

不过这点在之前做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已经把未来铁路的路线预留了出来。

安东港公司正式成立之后,第一时间递交了公路建设的相关申请。同时从各地调回了华夏科技超过半数的施工队伍。

这两年他们在各地进行基建,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经验,正好回来进行安东港的各项基建工程。这次有中字头的设计施工队伍带着干,他们也能再跟着取取经偷偷师。

安东港对于华夏科技重要性无需再特别强调,所以安东港的配套建设也肯定是按照当下能够实现的最高标准来建设。

所以不仅有高标准的公路,要有铁路,还要有高速公路和高铁。这些也都要考虑到未来规划之中。

胡杨并不满足于普通的基建,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所以胡杨已经跟谢尔盖将军敲定了一笔交易,买下了大批“退役”或者“报废”的基建机械设备。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专门用于港口建设的特种船舶。比如起重船、打桩船和清淤船等等。

这笔交易涉及的设备和船舶数量众多,但价格却并不十分高。也就只比卖废铁稍微高一点点而已。

双方第一次正式的合作,这个白菜价就算是谢尔盖的诚意。当然,这个价格肯定是不包送货上门的。这么专业的事情肯定是要由himc来运作。

至于运费,胡杨依然是没打算给的。相信蔻蔻小姐也不会跟胡杨计较这点运费。海克斯集团这次在欧洲外汇市场可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这点费用只是个小零头。

谢尔盖将军那边的设备和船舶,都需要点时间来慢慢的“报废”。最快估计也要两个月左右才能运到安东港。不过胡杨买得另外一批东西,下个月就会到安东港。

这批东西可是真的花了大价钱的。是让现在的胡杨掏出来,都还是会感觉肉疼的那种。

因为不仅要掏买东西本身的钱,还要掏另一笔用来洗白这些东西的钱。

喜欢工业教父请大家收藏:()工业教父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