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俯冲——“翠鸟”俯冲轰炸机(1 / 2)

海魂 闪烁 929 字 2个月前

同样的发动机造就出的战机却有不同的命运,这就是“食雀鹰”、“翠鸟”、“鱼鹰”这三种同样使用“风12”发动机的海军战术战机的真实写照。

“风12”这种发动机实际上直接关系到了三种战机的命运。

帝国海航是由廖汉翔一手组建的,而一战中的经验让廖汉翔认识到,如果每种战机都使用各自的发动机的话,那么战时后勤保障将会变得异常的复杂,这是在给自己增添麻烦。

因此,在海航提出要求得到新式战斗机的同时,也要求同时展开轰炸机的设计工作。

同样,这一工作是由沈飞负责的,而海航最初提出的是三种轰炸机,直到19年的时候,水平轰炸机才被取消,只保留了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

“翠鸟”就是使用“风12”发动机的俯冲轰炸机。

相对于战斗机而言,轰炸机的性能指标就低了很多。

另外“风12”带来的重量问题在轰炸机上体现得并不明显。

轰炸机不需要太高的速度,不需要很好的敏捷性,因此,重一点并不是问题。

“翠鸟”的研制工作是放在“食雀鹰”之后的。

19年年底,“翠鸟”的样机制造工作才开始,并且在20年年初就拿出了第一批样机,开始进行试飞工作。

因为有了“食雀鹰”的经验,“翠鸟”的试飞比较顺利,在20年十月就完全结束,随即海航下达了订单,订购了第一批提供给三艘航母使用的108架“翠鸟”从总体性能上讲,“翠鸟”并不落后,而且比当时日美海军装备或者是正在研制的俯冲轰炸机各有千秋。

其中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其极为优秀的俯冲性能(这也是“食雀鹰”的特点,后来“食雀鹰”在其他国家几乎就成为了轻型俯冲轰炸机)而这也是俯冲轰炸机最为重要的性能。

可以说,“翠鸟”是一种很成功的俯冲轰炸机,而究其原因,还是由“风12”发动机带来的。

另外,沈飞在设计时的许多指标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海军的要求,这在后来的残酷战争中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当时,世界上在研制的俯冲轰炸机都只需要携带250公斤级(450磅级)炸弹,而没有特别要求携带500公斤级的炸弹(美国的SBD都是在后期设计时加上这一要求的,而且正是针对“翠鸟”),“翠鸟”是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明确要求挂载500公斤级的航空穿甲弹作战。

因此,“翠鸟”的打击能力在战争初期的各种俯冲轰炸机中是无与伦比的,比日本海军的“99舰爆”优秀得多。

“翠鸟”也有自身的缺陷,那就是笨重。

不过,这在轰炸机上也许不是缺陷。

笨重的机身带来了两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