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台湾的地下矿藏还算比较丰富,东部山区多金、铜等金属矿产,西部为煤、石油分布区,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西海岸沙滩地带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后世这里曾被开发大片的盐田,年产海盐五十多万吨。此外,浅海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凭借苗瑞杰石油组的技术,完全能够保证台湾岛的能源需求。而且,临近的吕宋岛北部就拥有丰富的铁矿,现代工业的脊梁随时都可以雄起。因此,台湾发展工农业的基础并不算差。
北方舰队在开采北部瑞芳矿区的金瓜石金铜银矿的同时,他们亦组织人员在布袋、高雄、七股、鹿港、北门和台南等地开辟了无数的盐田。据说三五年之后,这些盐田的产量至少能够达到二三十万吨。此外,在开辟耕地的同时,庞锦他们亦积蓄了相当一批造船木材。六月间,麻拉船舶集团分别在东港、台南、新竹、台北、基隆等地成立了数家船厂,专门生产五百到一千吨级的船舶。
随着各船厂的船舶相继下水,台湾岛不但培养了相当一批熟练的造船工人和水手,移民速度更是翻了几倍。在各方能力合作之下,仅仅一年时间,中华国就从大明朝迁移了一百多万民众。由于中华国把前期培训工作前移到台湾岛,民众滞留期间亦参加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学习,结果,台湾的工农业很快就发展起来,很多产品甚至随船销往大陆沿海地区。
台湾的开发工作步入正轨之后,北方舰队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随后庞锦等人率领舰队沿着琉球群岛向北进发,相继拿下山南国、中山国、山北国,从而控制整个琉球本岛。短暂休整之后,北方舰队再次起航北上,把触角一直推进到北部大岛。不过,此次北方舰队并没有登陆日本诸岛。因为根据此前中华国与江浙海商达成的协议,五年之内,中华国不能与日本国进行直接贸易,以此来换取对方在移民方面的支持。
相比闽粤诸海商来讲,江浙的海商对中华国更为重要一些。毕竟长三角才是大明朝的经济中心,整体的经济实力远非闽粤能够相比。最为关健一点是,长江下游地区原本就是明王朝的人口密集区,对于严重缺乏人口的中华国来讲,这里的发展潜力当然更大。还有一点,江浙海商对明朝北部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南部几省。即使是偏远的辽东与陕甘,这些海商一样能够说地上话。
因此,要想快速增加中华国境内的华夏血脉,北明当然不能放过。其实早在明初朱元璋大移民的时候,象山西等地就是最大的民众迁出地,即使是到了前世的二十一世纪,仍然有很多人前往山西洪洞,查看祖先迁移时广济寺边的那棵大槐树,缅怀前人背井离乡时的情怀。
明初大规模的移民行动多达十四五次,时间跨度从洪武初年一直延续到永乐十五年,总共近五十年时间。而那些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就是身处内陆的山西,眼下中华国根本无法影响到那里。因此,与之关系相对比较紧密的江浙海商就成了中华国最好的中间人,毕竟毗邻的两淮甚至南京就是民众的迁入地,略微做些手脚就能够把他们运往台湾岛。
正因为这个原因,穿越众才不敢轻易得罪对方,甘愿把长江以北市场以及朝鲜、日本等地的生意交给江浙海商来操作。当然,这只能是权宜,未来中华国的势力必将会向北发展。
实际上庞锦等人早就想找小鬼子的麻烦了,要不海旭阳等人一再压制,说不得那个什么京都抑或东京的,都已经在他们的脚下颤抖。不过,考虑到国家整体以及未来的利益,北方舰队最终只是在琉球群岛北部海域打了几转,简单地组织几次打击海盗的行动就回归基隆。
虽然中华国把日本朝鲜等地的利益让了出去,不过,他们对那里出产的物资可没有放手。非但如此,象日本国的硫磺、黄铜、粮食等产品,朝鲜国的马匹、木材、矿石等物资与人口,中华国不但有多少要多少,甚至他们下的订单是对方产能的数倍。如此一来,未来这些地方必将成为中华国的原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市场,当地的经济结构只能是提供最初级的产品。
可以说中华国虽然还没有把触角伸到日本与朝鲜,穿越众一样通过海商们敲定了他们的经济模式。因此,百十年内,非但是这两个东亚国家,整个世界都已经被穿越众规划妥当。(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