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大人所言极是,此地不宜久留,咱们快些离开也好。”李磊听完身侧郓都对他七分禀告三分催促的话语后,先是抬头看了一眼头顶上的“一线天”,觉得脑袋顿时有些晕眩,便打了一下马屁股,拍马赶到队伍的最前方,转过马身,在扫视了一眼面前处在高度警戒状态之中的羽林侍卫们,朗声地发号施令道:“所有人听本官号令,解除警戒状态,收起盾牌,快马加鞭,向东全速前进,走出‘一线天’峡谷,赶往十五里地外的义和镇,与卫大人汇合。”
用了大概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李磊率领着一众人等赶到了梁国境内的义和镇。可是,当他们进入到义和镇的西门,按照常理的话,卫青应该安排一个人手在这里等候,便于跟他们取得联络。李磊还以为是派来联络的这个人应该还在路上,于是,他们一行五十余人就在义和镇的西门处停了下来。可是,在苦苦亏等了一个时辰后,眼看着已近黄昏,耐着性子左等右等,也未见卫青派来的人影。说是它西门,并不是城门,只是官道途径义和镇的一个路口。
既然,卫青事先派遣羽林侍卫报信说要在义和镇和大部队汇合,但是,他为何迟迟不见不派人来接头呢。原因自然很简单,卫青此时在义和镇啬夫(指古代乡镇中的管理者,大于亭长和里正,相当于现代的乡长或者镇长)的大力配合下,已经对刺客的下落有了些眉目了。眼看着就将这帮刺客一网打尽,心无旁骛的卫青就把派人与大部队接头的事情抛却脑后了。
卫青追捕刺客的进度为何如此之快呢?原来,当卫青带着三个侍卫,骑着马贺情急之下遗留在山下的那两匹梁国的军马,抄着小道,用了两刻的时间就赶到了义和镇。在从沿街店铺的打探之下,很快就找到了义和镇的啬夫。当卫青拿出随身携带的令牌,并表明了他的来意后,啬夫虽然是巴掌大地方的义和镇的最大的官儿,平时亭长和里正们都对他点头哈腰的,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也就是县太爷了。而今个儿,突然一个来自皇宫的羽林军的将领需要得到他的帮助。身为一真之长的啬夫自然是在激动万分之下,拍着胸脯赶紧给卫青调派人手。
看到这里,很多看官可能心中会有疑问:既然啬夫是梁国的官儿,自然是受到梁王的节制,但是,他为何还要对卫青如此的配合呢。其实,自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虽然分封了很多刘氏子弟为各自的藩王。但是,随着经过汉惠帝、汉文帝,以及到汉景帝末年,生在藩王国的普通老百姓们,在他们心中,皇帝的权威还是要排在藩王之上的。这也是梁国境内义和镇的啬夫为何在见到卫青之后,二话不说就调派人手,大力地配合卫青搜寻刺客的下落了。
于是,卫青就赶紧带着啬夫调派给他的二三十个人,赶紧搜寻起先他们赶到义和镇的刺客的下落。既然,这些刺客率先赶到了义和镇,那么,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在卫青看来,应该是为中了箭伤的那名刺客寻医问药。而他们正好可以在医馆和药铺守株待兔,等着刺客们上钩。不过对于卫青来说,眼下最为棘手的事情就是要搞清楚义和镇有多少家医馆和药铺。
“本官问你,你们义和镇有多少家医馆和药铺?”卫青走到一个啬夫调配给他的名字叫做陈二狗的年轻壮丁面前,看着他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觉得此人说话应该可靠,便问询道。
“回,回禀大人的话,我,我们义和镇一共有四家医馆和药铺,其,其中,有,有一家医馆,和,和三家药铺。”老实巴交的陈二狗在听到卫青的问话后,嗫嚅着结结巴巴地答道。
“你说的这话都是真的,这么大的义和镇只有一家医馆和三家药铺马?你不会是在骗本官吧。”卫青这是第一次来到义和镇这样的小地方,一时之间,暗自跟都城长安比较起来,觉得方才陈二狗说的四家医馆和药铺有点儿少了,在斜睨了一眼陈二狗后,不怒自威地问道。
“小,小的方才所言句句属实,不,不敢欺骗大人。”陈二狗听到卫青对他方才所言深表怀疑后,一时之间,就吓破了胆,浑身直打哆嗦。不过,深感委屈的他,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勇气,突然,挺起了胸膛,低垂着额头,拱着手向卫青禀告道:“回禀大人,我们义和镇并不算大,总共也才有七百多户人家,平时生病的人本来就不多,有五家药铺和医馆足够了。”
“好吧,本官就信了你的话了。”卫青在听完陈二狗的话后,觉得穷乡僻壤的义和镇不比都城长安,不需要开那么多的医馆和药铺给人看病。他在顿了顿后,便对自己带来的三名羽林侍卫和啬夫调派给他的这二三十个壮丁吩咐道:“接下来,本官宣布一下分头行动的人手。每一名羽林侍卫分别带领五名壮丁去那三家药铺暗访,以看病的名义待在他们的铺子里,没有接到我的命令之前,不许离开。其余的人,都跟着我去那一家医馆。在这次行动的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要暴露自身的身份,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一旦发现了有人购买治疗伤势严重的草药的话,速速派人来医馆处像我报告,并姓方设法拖住此人不能离开,都听清了么。”
“喏。”三名羽林侍卫和二三十个壮丁在听到卫青的吩咐后,都拱着手不约而同地答道。(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