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日,行军依旧。
队伍中,后队淄重队中,偏厢车已足有十二辆,每辆偏厢车,一侧都有一块长的木板,教书先生们或用石灰水,或把字写在麻布块上,然后用饭糊在木板上。
最小的孩子,六岁以下的小朋友,在车上,更大一点的,在地上跟着走,或者由大人抱着背着。
现在教学进度,全停了,只学音标,音标学完了才方便学字。
李孟羲到来时,小朋友们都在,“啊,我,鹅,一,五,鱼”的背音标。
声音古古怪怪,看着可可爱爱。
李孟羲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单调了。
就是单调了些,不像书声琅琅的模样。
思索片刻,李孟羲过去,决定教小朋友们古诗。
论适合启蒙的古诗,毫无疑问,当属白居易之诗为第一。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李孟羲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一首。
诗教完,李孟羲离开,教书先生们之中,起了波澜。
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一群人,教书先生们对李孟羲做的诗歌赞叹不已,钦佩之至。
殊不知,这根本就不是李孟羲做的。
还有,如此一般的好诗,李孟羲少说还能抄来一两百首。
只靠剽窃,李孟羲就足以名扬一世。
于是之后,小朋友们便开心的背着离离原上草。
书声琅琅,闻者不由露笑。
行军队伍再往前,乃是粮草淄重车队,以及匠营渔营诸部。
匠营如今车二十五辆,拉满干木头的牛车有四,拉工具的车有一,拉没做完的车轮,没刨好的木板等木件儿的车另有三辆。剩下的,拉铺盖卷的车,用去三辆。
剩下空车有十四辆。
十四辆空车意味着,夜晚木匠们干活时,把板车翻过来扣地上,足有十四个刨木头的平台。
还有,行军之时,一人拉车,一人坐车上,则能有一人可在车上,削一些薄木条,刨薄木板之类的活儿。
做板车的整个过程,加工辐条方木一类的小活儿,占据了总工作量的一半多,另外的一半是热处理和组装。
把小木件放到白天来做,让板车的生产速度能快一倍。
有激赏法在,木匠们做成一辆车,能得不少粮,因此干活的时候,个个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