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从木匠队过,见到但凡空板车上,车上必然有人,车上的木匠在颠簸的车上或是拿镰刀削辐条,或是腿压着刨方木,所有板车都完全利用上了。
再前,是屠匠营。
屠匠营车只有两辆,屠匠营人不多,车也不多,工具也不多。
屠夫们屠宰牲口时所需的工具,不过是用来抬大牲口的杠子,绳索,解牛尖刀,以及剁骨的斧头,和剁肉的门板,及装肉的篓子框子一类工具,和接牛血的盆桶。
木匠营备下两个门板,十来条杠子,篓子盆桶刀斧等,这一切加起来,一辆车拉就够了。
余下一辆,堆放屠夫们各自的铺盖行囊。
屠夫二十余人,一车放不下所有铺盖。
细看发现了略有趣的事,屠夫营,但凡身背行囊吭吭哧哧走路的,全是较为年轻的屠夫,身上无行囊,行囊放在车上的,都是较年迈的人。
如之前李孟羲所想,板车是磨练队伍的重要工具,重要性等同于舰船之于水兵。
围绕板车,谁来拉车,谁来替换,多久换一人,谁的铺盖可放在车上,谁的不放,方方面面需要协调。
围绕板车进行的纠扯和磨合,就是锻炼队伍的过程。
以细微处观之,屠夫营,老弱的铺盖能放车上拉着走,青壮则背着铺盖,足可说明屠夫营的管理和纪律像回事。
由此可见,屠匠营的那个很有脾气的屠信老人,管理能力很是不错。
再前,为渔营,渔营车更多,车增多至六辆,可车看起来不怎么够的样子。
渔营人数规模大,人也多,六十人左右,渔营的工具很占地方,尤其是鱼鹰舟,渔营小舟已是很轻便的舟了,可要是往车上放,一车拉两艘小舟就放不下了。
车只有四辆,鱼鹰舟已多至九艘,不够放,故而,渔夫们一人扛着一艘鱼鹰舟扛起跟着行军队伍走,渔鹰舟不过几十斤的,扛起走并至太不劳累。
渔营最不好管理的工具是鱼网,别的其他营,不管是木匠们的木工用具,还是屠匠们的木杠门板,随便一放就行。
而鱼营的鱼网则不能随意乱放,网不同别的,堆一起容易缠住。
民间有俗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是因为,用植物纤维如麻或者草编的鱼网,下水之后,湿漉漉的,堆积起来,容易腐烂。
所以,为延长网的使用寿命,打一天鱼,就得晒两天网。
渔营存放渔网的方法是,每日早起行军,渔夫们三四人,或者五六人,抓着大网的边角,把网拉着走。
这样,就等于是把网摊开晾了,随着人的走动,鱼网上的水不停淋下滴落,比静止晾晒效率更高,再加上天上的日头一晒,用不了半个上午,鱼网就完全干了。
鱼网也是可以随军晾晒的,跟民夫们拾的柴一样,民夫折下湿树枝,树枝当时不干,背着走几天,树枝经太阳暴晒,很快就变成干柴。
军中万人,战兵千余,渔营匠营诸部加起来,不过几百。
余下的,民夫大几千人。
行军队伍之中,民夫队伍尤其漫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