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卢植眼中的天纵之才(2 / 2)

卢植领兵之日,应当是七月,因而用流火为令。

李孟羲认真记下了。

宵禁口令,李孟羲不陌生,曹操的宵禁令【鸡肋】,可是流传到后世了,家喻户晓。可是,他有些弄不懂,宵禁口令,到底为什么要有,宵禁口令又用来做什么?

正好,老将卢植在前,李孟羲便虚心请教。

李孟羲请教,卢植还有点惊讶。

当李孟羲卷开布卷,提笔作势要记,一副认真模样,卢植暗自笑了。

“你问我,宵禁令有何用。

老夫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明白到底为何,只知古来便如此。

若说用处,大抵……是为防禁细作。”卢植缓缓说道。

“细作?”李孟羲眉头一皱,面有不解。

卢植祥解道,“拿你军中来说,若有黄巾探子摸入你营中刺探虚实。你军中万人,你能不能个个认得?

营中人影走动,你又怎知其是民夫,还是细作?”

卢植这么一说,李孟羲听明白了,连连点头。

见李孟羲似乎听懂了,卢植又说,“禁令之用,便在此处。军士巡营之时,撞面例行互问口令,遇民夫,则间或问令。若其能答,则无碍。

若其不能答,则或有非常。

此时,”卢植手指点了点矮几,笑问。“此时该如何,小友应当明白了吧?”

李孟羲颇为受教,连连点头。

李孟羲忽然想起,似乎宵禁口令,自始至终贯穿在古代战场之中。

比如“立正”,“哨起”两令,就是戚家军夜晚的宵禁口令。戚家军夜晚巡逻的军士若是遇上在营中走动的人,则以“立正!”令询问。

被问询之人,则应立刻以立正姿势站住,答,“哨起。”

如果不是戚家军的人,一问,答不出来,就暴露了。

那么立刻,巡逻军士就吹响挂在脖子上的竹哨示警。

这便是“哨起。”

后世进入现代化后,传承古人渊源,稍作修改,变为“稍息”,这便是队列口令之由来。

李孟羲深刻意识到,宵禁口令极其重要。

防细作是一方面,还能防止敌军渗透。

拿义军目前来说,军中各处,防备并不十分森严。

每日扎营时,民夫散出去各处采集,不可能每个角落都看得到。

若是黄巾细作真在此时趁机混进来,黄巾流民的装束与民夫并无不同,混杂一起,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若是黄巾想出了趁夜渗透焚烧义军粮草的毒计,夜里,万一细作摸出民夫营,去把粮草点了,后果太可怕了。

战场上,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汉末第一兵法家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汉末第一兵法家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