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风来与【陷杀城】(1 / 2)

渔阳城毫无疑问,已成死城,巨鹿军随时想攻,随时可下,所虑只有伤亡问题和粮草问题而已。

围城第六日,城外围城壕沟仍在挖掘,同时,威慑战法在继续,巨鹿军分出了部分兵力,假作援军在外边来来回回走个不停,看在城头敌军视角,就是外边兵马来了一支又一支,眼看着营帐都要排到天边去了……

第七日……

第八日……

至第九日,一堆加工了一半的巨型塔楼推到了城下,就当着守城敌军的面施施然的加工起来。

敌军眼瞅着咫尺可见的巨大塔楼一节节的越来越高,很快就高过城墙了,而且还在继续加高,可想而知,敌军心理压力该有多大。

按巨鹿军的计划,是不打算强攻的,然,不打算强攻也要摆出个强攻的架势,不给敌军看穿战略意图。

——

后勤处,军师李孟羲又有奇谋。他令匠人准备了字模纸张,以最快速度印刷了大量传单以用。

说起字模,活字印刷术和雕版术都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东西,哪怕在巨鹿,匠人们仍在摸索印刷术的相关技艺,又何况行军途中。

然,巨鹿军毕竟是神奇的所在,当日讨黄巾时,能一路行军一路做板车烧陶器外带编草鞋等等,如今传统仍在。

当时自巨鹿出兵,军中是没有携带字模的,倒是有一些随军木匠接触到印刷术相关,知道字模是印刷术众中之重。这是其一。

其二,因是行军作战,杂务繁多,小小的字模放在诸多军务之前根本毫不重要,因而未有任何与字模相关的军务下达。军中风气使然,巨鹿军成军时间虽不长,可匠营乃是浸染激赏风气最深的一营,简单来说,匠营主观能动性非常高,生产力时常超额。

于是乎,不知是哪个匠人在每日宿营时,拿了块破木头刻个字模之后,其他匠人随之效仿,字模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慢慢多了起来。

还有其三,众所周知,古代人文化水平不高,识字的人不多,且,匠人是贱业,匠人中不识字的人尤其的多。

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早前李孟羲的一项举动,他曾经计划在军中扫盲时,意识到扫盲的难度以及性价比,李孟羲便搜罗了一些军事常用字词,作为优先扫盲的词汇,诸如“行军”,“扎营”之类,最终把常用字定在了三百多不到四百之数。

这一举措,意外促成了,匠人们不必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字,只需要先刻常用字就成了,这一来,极大减轻了匠人们识字刻字的困难,二来,这些军事常用字刻出来,还就真的非常贴合军事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