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我只是在讲故事(1 / 2)

好莱坞之王 威武武威 2602 字 4个月前

事情一旦决定了,阿德里安就会全力以赴,而且沙龙也是个不错的挑事的地方。到场的人虽然不多,但知名人士也不少,还有部分是记者,而且在室内,自己的声音能更加响亮,也就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于是,他一开始就装出了心不在焉的形象,正好拉斯·冯·提尔这个脑子进水的家伙也在,于是藉着他的话头将事情引导向了自己想要的方向,随便让对方背上了挑事的恶名。这个丹麦来的自负又自大的家伙从来都不是威胁,阿德里安上次带《穆赫兰道》参加戛纳电影节时和他打过照面后就确定了这点,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家伙不过是欧洲电影人需要而推出来的包装,所以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要知道,阿德里安那句“同情纳粹”的问话只是因为记忆中而随口问的,没想到那个家伙居然还真的点头答应了,可见他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人,所以那番宣讲一点都没错。既然他想要做他的垫脚石,那当然应该满足才是。

那番宣讲看似有些过分,到最后羞与为伍都出来,可阿德里安并没放在心上。一方面闹得越大越好,不闹大好莱坞怎么知道他站在他们这边,不闹大他怎么成为代言人,继而掌控一起加冕为王?再说,这份宣讲也是精心策划好了的,想要赢得辩论,就不要想着去驳倒对方,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只要时间足够,总能从中找到漏洞然后进行攻击,所以,辩论的目的仅在于争取围观的态度中立的人。

所以,在建立了基本逻辑之后——比如欧洲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养成了欧洲电影自大和自说自话的习惯——如何感染围观者,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认可,就非常的重要了,简单来说,就是煽情。

因此,阿德里安反覆表示,自己希望能有人和好莱坞进行竞争。这裏还有个小把戏,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即使有强大的竞争者,在他的带领下好莱坞依然是强大而不可超越的,过去十多年的成就已经清楚的证明了这点。

总之,他将自己摆到一个看似公正的位置上,然后以此指责欧洲电影人自私、懦弱,不顾大局不敢面对技术的发展,沉浸在过去而放弃了未来。即使知道他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在那种情况都很难做出辩驳,更不用说之后了。

而且阿德里安还刻意进行分化了,除了提尔,主要针对贝托鲁奇,谁让这个老头子当晚在场呢?又对部分法国电影人大肆称赞,还特意对吕克·贝松进行了点名,只要人们接受了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公正,再接受他言论就会非常容易。

当然,背后有AC传媒的支持也是原因之一,就算在欧洲的势力相对较弱,可阿德里安的声音依然能迅速的毫无阻拦的传递出去,所以欧洲电影圈反应迟缓而美国电影圈一边倒的支持,为什么好莱坞会出现这么一个怪物呢?

不过在阿德里安的机场演讲之后,欧洲电影圈终于反应了过来,或者是达成了协议或者只是不想让阿德里安继续挑衅下去,他们纷纷开始进行强硬的批评。比如奇迹导演充分展现出粗鲁的一面,又或者说什么“羞与为伍”却还是带着作品来参加戛纳电影节,以及不等电影节结束就回过非常失礼等等,而且部分英国媒体也加入其中。

除此之外,戈达尔也不知道是因为面子抹不开还是什么,也站出来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诸如“还太年轻”以及“和犹太人混到一起”之类的话,然后被媒体大做文章。总而言之,阿德里安从头到脚,没有哪里是不值得批评的,就好像他们之前对他的吹捧根本不存在似的。

可惜迟了点,如果阿德里安的言论刚刚在媒体上發表他们就这样,或许会拉到一大批人。可放到现在,即便是很多不喜欢奇迹导演这番话的欧洲人,都觉得他们的批评显得软弱无力,还有些无理取闹,而一开始就站在阿德里安这边的美国人自然是大肆嘲笑了。

然后戛纳电影节主办方又狠狠给了他们一记耳光,在这之前,他们已经驱逐了拉斯·冯·提尔——这没什么好说的,大屠杀在欧洲是政治正确,今年又是二战胜利60周年,他居然还在一位以大屠杀为题材制作了电影的导演面前说同情纳粹这种话,如果戛纳放任自流的话,名声肯定一落千丈。

欧洲电影人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哪怕是戈达尔这种明确表态厌恶犹太人的人都没吭声,再加上早就准备好的AC传媒迅速将这件事弄得人尽皆知,所以提尔彻底完蛋了。想要像另一个时空那样被驱逐了还自鸣得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垫脚石一般都是用了就应该远远踢开。

但是接下来,阿德里安离开戛纳四天后,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将金棕榈交给了《钢琴家》!

这一下可真够狠的,这边欧洲电影人们还在批判阿德里安,那边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戛纳却将金棕榈颁发给了他的作品。尽管评委会發表声明,他们不同意奇迹导演说的每一个词,但也不会因此迁怒于《钢琴家》,这是部伟大的电影云云,而且他们也说得没错,《钢琴家》的确是顶尖之作,那个奖没什么大不了的,作品和作者是应该分开的。

但很多人依然感觉自己脸上热辣辣的,一些影评人甚至私下抱怨,实在要给的话,最佳导演或者评委会大奖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给金棕榈?

“很简单,他们也开始商业化了。”阿德里安却看得很清楚。

进入新世纪后,戛纳电影节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加上好莱坞不断侵蚀欧洲电影市场,而本土电影毫无起色,还搞出Dogma95宣言这种倒退的东西——从这点来说,阿德里安的批评一点都没错——如果他们再不想办法求新求变,被淘汰就是迟早的事情。

反正政治风向标有柏林电影节,小成本的独立电影有威尼斯电影节,那么戛纳商业化一些,保持在欧洲的领头羊位置也正合适。因此,和AC传媒打好关系也没什么大不了,再说了阿德里安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着对法国电影的好感,于是他就这么成为了少数几个两次拿到金棕榈的导演之一了。

老实说,阿德里安也很惊讶,他最开始预计的也只是最佳导演或者评委会大奖,毕竟金棕榈代表这戛纳最高的荣誉,能两次拿到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他还在戛纳上大肆批评欧洲电影,公然宣称欧洲电影已死。

谁知道最后居然拿到了金棕榈,高卢鸡果然和灰色牲口一样,越是被人鞭挞越蹦的欢吗?

“不管怎么说,这可是一份巨大的荣誉,两次获得金棕榈……肯定有人感觉不好,这让你离目标更近了,不是吗?”克劳德笑嘻嘻的调侃。

“的确。”阿德里安耸了耸肩,“不过我可不会改变接下来的行程,法国人的媚眼没有太多用处。”

“这么说,我又要准备给你擦屁股了?”克劳德挑了挑眉。

“我相信不会有那么蠢的人。”阿德里安摆手说道,但停顿了下后又补充了句:“当然,也很难说有没有脑子发热的家伙。”

没有人是无懈可击的,即使阿德里安的成就可以将欧洲电影人压得无话可说,《黑客帝国》三部曲,《指环王》三部曲,随便拿一项出来都足够一个导演终生受益了。但也有一个可攻击的地方,那就是私生活,别的不说,光是在戛纳和妮可挽着胳膊回酒店就闹得沸沸扬扬了——如果不是这样,他未必会下决心在沙龙上实施自己的计划。

所以当欧洲人无话可说后,很难说不会在这方面想办法来扳回局面。当然,阿德里安很早以前就通过各种渠道透露过,你要写一些擦边的报道没关系,这是游戏规则,但是要做得太过火,影响到他的目标,又或者牵扯到自己的孩子,那就别管他不客气。

这么多年来,娱乐记者们都基本默认着这条线,包括《太阳报》在内的大批狗仔。但这次他搞得如此声势浩大,将欧洲大部分电影人都得罪了,没准会出现个无意的或者被人放纵的家伙出来抓住这些闹腾一番,所以说克劳德提醒还是很有必要。

“那么就交给你了,克劳,我现在就去进行目前来说的最后一击。”阿德里安这样说道,然后起身招呼伊万卡离开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