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揣摩上意(1 / 2)

第119章 揣摩上意

贾琼没有留意到隆庆帝的审视目光,他在一心一意的思考题目。

殿试成绩直接决定了入朝后的起跑线在哪里,这一场他势在必得!

历来殿试问对,考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抒胸臆的,他们不考虑皇帝的喜好,自己心中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

第二类就是揣摩上意的,他们按照皇上的想法来发挥,把自己包装成皇帝的忠实拥护者。

第一类考生发挥的往往会更好,因为能直抒胸臆,写出来的文章酣畅淋漓,常有佳作诞生。

但是这样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要是写出的文章正好符合皇帝的心意那一切好说,往往可以破格拔高。

不乏有会试成绩排名靠后的,却直接被拔高到一甲的例子。

但若是这文章写的与皇帝的心意相左,那可就不好说了。

有些皇帝性情温和大度,不会太计较这些。

可能见文章写得好,即使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也不会给太低的名次。

但若是遇到性情不那么好的,那么状元的水平,也有可能直接被打落到孙山之位。

贾琼一边仔细的研墨,一边整理思路。

这道题他曾经想到过殿试有可能会出,还跟同窗们探讨过,可以算是压中考题了。

在世人眼中,隆庆帝的性情算是比较好的,虽然行事谨慎严厉,却很少用严刑峻法,对臣子也算比较宽仁。

不过要想得状元,写出的文章就必须要符合圣意。

没有哪个皇帝,会把状元给跟自己唱反调的学子。

所以他还是打算走第二种路线,揣摩着上意来写,这个事情他也提醒过他的同窗们。

隆庆帝说的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祖宗的法度很好,我要努力效法,但是时间长了怕有不太合适的地方了,你们来说说看我应该怎么办。

贾琼很容易就能揣摩到隆庆帝的心思,他心里存了变法的想法,但是碍于太上皇又不敢明说,只能在殿试上出题来试探了。

要想取悦于皇帝,文章里肯定要推崇变法,但是又不能说的太直白。

如果高喊什么:“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那排名恐怕不但不会高,还要被压低。

因为隆庆帝还要顾及着重华宫那边的想法,要是高取这种文章,那不是明摆着说老子要变法,太上皇靠边站吗。

隆庆帝现在应该还没有这个胆子,他出这题只是在试探,可能也是想为变法储备人才。

定好了调子,这文章就好写了。

贾琼一时间文思泉涌,很快就在心里打好了一篇腹稿。

他在心中将文章反复过了两遍,做到胸有成竹,然后直接提笔写到。

谨对:

臣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道,有保治之道。

致治之道存乎法,保治之道存乎勤。

非法无以维天下之势,非勤无以守天下之法。

故创造丕国者必立法,以贻孙谋;嗣守鸿业者必忧勤,以绳祖武。

曰纪纲,曰礼统,曰制度,皆法之具也。

而兴滞补弊,则勤之实尔。

创之者以法,则国势尊严,而有以成长治之业;守之者以勤,则法度修举,而有以跻致治之休。

帝王御天下之道,夫岂有外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