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复工。流民们有了收入,又燃起买房的热情。东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将朱家给干翻。得知消息的流民们像是被注入了强心针一样,爆发出前所未有的买房热情。靠着东家有肉吃,有房住。东家实力强,买东家的房子肯定没事。这是对强者的信心和信任。售楼处从门可罗雀到人流如织,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少府钱庄的账房们坐镇财务室,为流民们办理房贷。这一回,不用担心有人雇人冒名买房。被抓的那四五百人,就是前车之鉴。王建根办完了手续,拿到了钥匙,笑得见牙不见眼。王家人都等在门外。看见他出来,王连氏忙问道:“老大,钥匙拿到了吗?”“拿到了,钥匙在这里。”他像是呵护珍宝一样,小心翼翼拿出三把黄铜钥匙。两把是房屋钥匙,一把是院门钥匙。王家人凑在他跟前,盯着钥匙啧啧称叹。“真好看啊!”“东家做的钥匙都这么好看。”“大哥,我能摸一下吗?”“摸吧!”王二根伸出手,轻轻摸了一下。黄铜钥匙,手感极好。他咧嘴一笑,眉梢眼角都是喜气洋洋。王连氏也伸出手,小心翼翼摸了下,眼眶瞬间湿润,“总算在京城安家了。改明儿给你爹上柱香,告诉他我们安家了。”王建根笑了起来,“刚才管事说了,过段时间,衙门会来做户口登记。从今以后,我们就是正儿八经的京城人。”“我们真的可以做京城人吗?”“房子都买了,难道还有假?三根好好读书,以后考科举,就直接在京城考。我听人说,京城考科举比别的地方容易。”三根懵懂无知,“科举是什么?”王建根有点心塞,“等你去读书,你就知道了。”一家人昂首挺胸,喜笑颜开,前往新房。路上,与他们一样的人很多。大家手里都拿着刚领到的新房钥匙,一改过去卑微的形象,个个精气神十足。用钥匙打开新房,刷了大白墙的房屋,比上次看起来上了几个档次。“还刷了大白墙?”王连氏不敢置信。上次来看房的时候,墙壁灰扑扑的,光线也不透亮。即便是灰扑扑的墙壁,那也是极好的房子。没想到今日竟然有意外之喜。王建根咧嘴笑起来,“我早就听人说,东家安排工匠在刷大白墙。没想到竟然是真的。”王建根没技术,刷墙的活轮不到他。“听说刷墙的工匠,一天有三十文的工钱。”“这么多啊!老大,要不你也学着刷墙吧。”“有几位师傅倒是愿意收学徒。只是做学徒只管吃,没有工钱,三年学徒三年帮工,我去做学徒家里就没了收入。不如让二根去做学徒。”二根摇头,摇得跟拨浪鼓似得,“我不做学徒。我要挣钱养家。”“你每天三个铜板的工钱养什么家。”王建根恼火,抬手在二根头上捶了一拳头。二根捂着头,“大哥要还房贷,好歹等房贷还清了我再去做学徒。”王建根叹了一口气,没说别的。王四妞看着新房,眼睛亮晶晶,“娘,我可以和你睡一屋吗?”王连氏点头,“找几块木板,把外面这间屋隔成两间,我和四妞睡里面。二根和三根睡外面。里面那间屋,给你大哥做新房。”“在哪里做饭呢?”王四妞问道。王建根忙说道:“有厨房。”每栋宅院都有一间公用厨房。厨房里面,挨着墙根砌了四个土灶。他们这个宅院一共住了四家人,刚好一家一个土灶。十栋宅院共用一口水井。王建根买房的时候,没抢到带水井的院子,有些遗憾。王连氏摸着自家的土灶,心里头欢喜得不行。真好!她忍着泪意,“明儿去找木匠,给老大打张床,打个柜子,两张椅子。选个黄道吉日,把婚事办了。”王建根咧嘴一笑,“再打张桌子,几张条凳。”王连氏重重点头。整个上午,王家人都逗留在新房,舍不得离去。咚咚咚!等到下午,招人的锣鼓敲响,东家又开始招工。整个窝棚区热闹得跟什么似的。这回东家要招煤厂工。绝大部分流民,都弄不清楚什么是煤厂,还以为是下矿挖煤。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下矿挖煤,就怕有命挣钱没命花。等到马小六解释了半天,流民们才弄清楚煤厂不是煤矿。是在工坊里面干活,就是煤渣尘土比较大。更要命的是,煤厂还没建起来。这回招工,先建厂房,之后转为煤厂工人。一听能转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还能常年干下去,流民们踊跃报名。……傍晚,一日喧嚣结束。马小六带着伙计,行走在窝棚区。有了卫生队,窝棚区的卫生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不用担心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到粑粑。他敲响王家窝棚的房门。说是房门,其实就是一块木板。房门打开,王建根见到来人,瞬间紧张起来,“马,马管事。”马小六面带笑容,“不用紧张,我过来是通知你们一声,最迟三日后搬家。”“三天?我们家当还没置办。”王建根很慌,木工打家具,怎么着也要十天半月吧。三天还不够刨木料。马小六说道:“市集上新开了一家家具店,中低高档各色家具都有。全都是为了新房量身打造,而且价格低廉,比起请木匠打家具划算多了。你们抽时间去置办家当,三日后,凡是买了房的人都必须搬出窝棚区。这是规定。谁敢拖延搬迁时期,工作没了可别怨人。”“为,为什么啊?”王建根很懵。马小六嘿了一声,“你们不搬迁,二期工程往哪里建。二期工程不开工,你们到哪里干活?”王建根恍然大悟,盯着脚下,“这里要修房子?”“废话!记住,最迟三日后搬迁。逾期不搬,咱家会亲自带人来强拆。”说完,马小六带着人前往下一家通知。王建根站在门口,懵了一会。回过神来后,忙说道:“娘,把我前几天拿回来的一两银子拿出来,我们去家具店看看。”紧挨着粮油店分店,开了一家规模极大的成品家具店。家具都比较小巧,没有繁复的雕花,没有各种工艺卖弄。但是胜在做工扎实,款式新颖,结实耐用。很早之前,顾玖就考虑到房屋配套的问题。装修就免了,大家都没钱装修。但是家具是必不可少的。新村坊市的房屋,面积都比较小,家具最好量身定做。于是乎,她吩咐邓存礼,将木匠们集中起来,等于是成立了一个木匠工坊,专门做成品家具。单是新村坊市的需求,就能够让木匠工坊顺利开起来。今天,是流民拿钥匙的日子,也是成品家具开业的第一天。流民们进进出出,各种挑剔审视。伙计热情招呼。“你的房子买在哪一巷,哪一栋,几号房?我给配家具,你放心,每种户型,我们都有尺寸。”“我们这里的家具,都是按照新房尺寸打的。你家房子是在十四巷,七十二栋,一号,二号,三号,对吧。找到了,和你家房子配套地家具都在这里。”“你打算花多少钱置办家具?八钱银子?行,我帮你配一配,这三张床,这两张桌子,四张条凳……”王建根一家人站在家具店内,目瞪口呆,有点回不过神来。家具还能这样卖?和他同样疑问的还有李胜。他也接到了三天搬迁的通知,趁着太阳还挂在西边,匆匆来到家具店。偌大的卖场,人挤人,仿佛是到了菜市场。这也太夸张了。隔壁粮油店分店掌柜林掌柜站在门口打望,啧啧称叹。夫人也太厉害了吧。卖家具都卖出了菜市场的感觉。果然夫人经手的生意,就没有不赚钱的。他出声叫住路过的伙计,“今儿生意怎么样?”“忙得脚不沾地。我今儿刚卖了四单,全部明天送货。”伙计嘴里抱怨忙,面上却掩不住的喜意。身为家具店的伙计,除了固定的工钱外,还有提成拿。卖得多,提成就多。当然,提成最多的人是做家具的木匠师傅。师傅们做的家具,每卖出一件,就有相应的提成。林掌柜啧啧两声,“看你们这生意多火红啊,这个月能拿不少钱吧。”“哪能呢。收入再多也比不上林掌柜您啊。”林掌柜嘿嘿一笑,“一般一般。”哎呦,来客人了。林掌柜赶紧回店里面招呼。现如今,林掌柜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别管生意大小,全都笑脸相迎。他就想着,多卖一点,年底他也能拿上百两的奖金。成为街坊邻居都羡慕的对象。……一大早,城门一开,京城的主妇们纷纷朝南城门外涌来。每个人提着菜篮,或是背着背篓,嘻嘻哈哈,脸上都是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大姑娘小媳妇们聚在一起,讨论着哪家珠花漂亮,哪家首饰好看。在她们身后,还有一群赶着牛车,驴车的中小商人。他们的目的,同样是南城门外集市。主妇们涌入肉菜店,抢购新鲜便宜的肉菜。粮油店林掌柜给伙计们训话,叮嘱每个伙计做好准备,迎接第一波高峰。家具店的伙计懒洋洋的。要等到中午,或是傍晚,工地下工后才会迎来销售高峰。这个新建的集市,除了这三家店,其他铺面只完成了主体工程,离投入使用还有一段时间。而且街面石板也没铺好,到处都堆放着建材。流民建筑工在各个小队长的带领下,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挖着沟渠,铺着石板,通着下水。铺面里面,工匠正在刷大白墙,做格挡,装门框。一群中小商人,在晨曦中,走进这个尚未完工的集市工地。“喂,干什么的?这里是工地,闲杂人等不准进来。出去,出去。”管事黑着脸赶人。一个面相精明的商人问道:“请问这些商铺卖吗?我们想买这里的商铺,在这里做生意,该找谁?”“买商铺的?”“对!你们这里的商铺什么时候能建好?”“快了,快了。想买商铺去新村坊市那边找售楼处,这里是工地,恕不接待。”“新村坊市在哪里?”“你花一个铜板,随便找个小孩给你带路,很快就能找到。赶紧出去。万一出了意外,谁负责。”管事不客气地将商人们全都赶出去。商人们退出工地,看着被抢疯的肉菜店,偌大的家具卖场,纷纷点头。“这里人气很旺,在这里开铺子,肯定有的赚。”“我听人说,这家新开的家具店,第一天开业就卖了近千两。”“看来这些流民手里头还是有几个钱的。”“新房都住上了,能没钱吗?”“既然住上的新房,棉被得置办吧,锅碗瓢盆得置办吧,过冬的棉衣棉鞋都得置办吧。这么大个集市,粮油店才一家,不合适吧。”“有钱了,就想送孩子读书识字,笔墨纸砚还是要置办的。”“人总有个三灾两难,开个钱庄,按照少府定的利率贷款,还是有市场的。”“南来北往地商家多了,没个像样的茶楼酒楼不合适。”“听说二期工程马上就要开工,修的房子专门卖给京城小民。等这里住上十万人,需求就大了。”“人吃五谷杂粮,总有头痛脑热的时候。开了药铺应该可以。”“酱菜铺子也不错,下饭。”中小商人们连连点头,深以为然。所以他们相约一起,趁早过来买下铺面。不能买,租一间也好。早点将生意开起来,早点抢占市场。他们花了一个铜板请了个小孩带路,兜兜转转,总算来到位于新村坊市的售楼处。这群见多识广的中小商人,首先是被一排排整齐的青砖黑瓦给镇住了。“这是流民住的房子?”“流民住这么好的房子?”“糟蹋啊!”“好房子怎么就卖给流民?”“这么好的房子,京城多少人抢着要啊。”“听说一间屋才六七两银子。”“天啦,天啦。根本就是暴殄天物。”“这么好的房子,就算价格再贵两倍,也有大把人买啊。”“哎,这帮流民真是运气好,竟然碰上了诏夫人。”“刚才谁说二期工程会对外出售?”“我听我舅子家的二姨子的嫂嫂的兄弟说的。”“等二期开盘的时候,说什么也要买两套宅院。”“离着流民这么近,不担心吗?”“流民住的坊市都被院墙圈起来,对外出售的房子围墙只会修得更高。”“就算自己不住,买来出租,租给那些外乡人也好。”“对对对,这么好的房子不愁租不出去。”“喂?干什么的?”徐有福带着一群伙计,警惕地盯着张嘴不说人话的中小商人们。短短一段时间,徐有福已经混上了十人队的小管事。毕竟做过宁王的笔墨小厮,本事是有的。商人们看着徐有福的派头,估摸着他是个小管事,客气道:“我们是来买房子的。”“这里的房子不对外出售,回去吧。”徐有福一听是买房的,语气客气了些。“不不不,管事误会了。我们打算买集市上的铺面。”“哦……原来是买铺面啊。跟我来吧。你们来的巧,我家夫人昨天才定下铺面租售制度。你们早来几天,都不会有人接待你们。”“是是是,没想到我们运气这么好。诏夫人睿智。”“我家夫人当然睿智。就这里,进去吧。找马管事,他负责给你们解说铺面租售制度。”“好的,好的。谢谢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