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西风(1 / 2)

花开盛唐 莲静竹衣 1707 字 6个月前

玄宗赐给我的并不是什么毒酒,我在昏睡了一天一夜后终于醒来,我想大唐天子终究是仁慈的,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提点了我,让我从此对宫中之事缄口,也让我更加谨慎行事。

我开始闭门不出,日复一日过着状似悠闲的生活,其实内心波澜焦虑地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刚一入冬,我就被风寒袭倒,缠绵数日身体才渐渐複原。一个晴朗的午后,我让芸儿和紫藤收拾东西,准备搬到静莲苑里,如今静莲苑里我常住的那个耦园,已经改建了暖炕,最适合冬日里窝着避寒。

适儿已经十三岁了,因为聪慧过人,常常被玄宗带在身边,最近还被钦点随玄宗与贵妃一起去骊山华清宫避寒,圣宠正隆。

适儿和李豫从外面回来,一进屋就看见我大包小包地收拾东西,忙问道:“娘,又要去静莲苑?”

“是呀!”想抚一下他的头,突然间发现适儿长得太快,如今已经高过了我,“你们去华清池避寒,娘也怕冷呀,也要找个暖和地方窝着去。”

适儿瞧了一眼他父亲,抿着嘴一乐,“瞧娘说的,还窝着呢,用词真是不雅。”

“是呀,大才子,娘可雅不过适儿。”我嘴上说着,心裏可是极为骄傲,如今在他面前我都不敢说什么诗词典故,我对这些一般都是记个大概,然后再自己演绎,而每到此时,适儿都会一本正经地纠正我,对句、典章、出处,一一道来。有时候被他缠得烦了,我就会说上一句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真的一点儿都不假。

适儿拉着我,仔细端详,冲李豫笑道:“父王,娘是舍不得咱们,我去求了圣上,让娘与咱们同去。”

李豫每到此时,都是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坐在一旁,看看我,又看看适儿,笑道:“算了,那年去华清池,赖在里边不出来,睡晕了险些出事,还是待在家里稳妥些。”

“啊?”适儿有些不信,“娘,真有此事?”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那一年,受贵妃之邀,与建宁王妃一道,第一次来到长安城东,骊山北麓的华清宫,在专属王妃、公主的莲花汤里享受了一次温泉御水的洗涤。泡在由汉白玉砌成的汤池中,水气缭绕,心神放松之余有些懈懒,不知怎的就睡了过去,差点儿被淹在池中,自此以后变得有些怕水,后来常常被李豫拿来取笑。

我白了李豫一眼,“华清宫虽然好,但是伴在君侧,适儿要多留心,不要只顾贪玩,不可有逾礼之举。”对着适儿嘱咐一番。

每一次离别前都会细细叮嘱,适儿都极其恭敬地在听,其实这些话他早已能倒背如流,可是每一次都是很耐心地听,然后伸手一揖,“娘且放心,适儿记下了。”

适儿和李豫,还有王妃崔氏与她的儿子素节,一行四人,仆役车马,还有王府禁衞浩浩荡荡起身向东宫方向出发了。

这一年,每一次小别,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景,我都会默默祈祷愿他们平安。这一年对我来说是那么漫长而无奈,隐约中,我觉得就是这一次是真正的分别。

马上的适儿突然回首,不知道他能不能看清,我努力留给儿子一个最美的笑容,我要让适儿的心中永远记住母亲最美的一瞬,适儿冲我挥了挥手,快马加鞭,终于消失在视线之中。

“娘娘,最近怎么总是伤感?”芸儿近前扶着我关切地询问。

“没事,芸儿,咱们也走吧。”看了看“广平郡王府”的匾额,内心波澜,感慨丛生。

坐在马车上,藉着帘子的缝隙向车外望去,长安城里,繁华依旧,喧闹依旧。也许几天以后,这盛世之景就将不复存在了,不由轻轻叹息。

“娘娘,可是有什么心事?”芸儿递过手炉,又帮我理了理斗篷,对上她的视线我心中惭愧不已,这些年芸儿处处为我着想,就像黛玉身边的紫鹃,体己贴心。我握住芸儿的手,说:“芸儿,你可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处于战火乱世之间,如何自处?”

芸儿面上一惊,透过帘子的缝隙小心向外张望了一下,轻声说道:“娘娘,怎会有此一问?”

不知如何对她说,说了又能怎么样呢,徒增烦恼而已,罢了,不说了。

到了静莲苑,芸儿几个忙着把东西往耦园里搬,玲玲和安嫂还有守园的太监早已候在那里,早早把里裡外外都打扫干净。来不及休息,让芸儿叫来安嫂和玲玲,有些话还是要对她们提点一下。

安嫂是个慈祥厚道的老实人,一辈子在静莲苑里,善良而本分,这样的谈话还是头一回,站在房里,有些局促。我笑了,唤过玲玲:“玲玲,你如今也是做娘的人了,怎的还这么毛躁,快扶你娘坐下”。玲玲应了,拉过安嫂,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首。眼中有些疑惑,不知我唤她们来做什么。

我示意芸儿把东西拿过来,“这是我这么些年存的体己银子,有不厌坊的红利,也有郡王给的。如今我也不对你们说为何,去年让你们挖的那个菜窖,把这些东西存在裏面,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们和芸儿几个也可用来度日。”

此言一出,众人都有些惊愕,玲玲更是惊恐,一把拽过芸儿问:“这是怎的了?娘娘在府里不是一直都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