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逃到扬州,最后在这里被奸臣宇文化及弑杀,之后宇文化及北归,被李密击败,随后被窦建德斩杀。
宇文化及是隋末唯一一股南方的势力,可是他却将战场选在了北方河南一带,这也就导致隋末大战几乎所有的战场都集中在北方。
可以说江南一地在隋末的战乱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整体实力还是保存的比较完好的,再加上山东河北等地的流民涌入,江南诸道实力不减反增。
等到天下被大唐君臣平定,江南,特别是扬州的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有唐一代,扬州的农业、商业和手工业都相当的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扬州是南北粮、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也是淮南节度使的治所,同时朝廷在这里设置了都督府,用来管理周围几道的折冲府兵,可以说扬州不仅在经济上,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加强扬州沟通天下,联系世界的作用,大唐朝廷专门在扬州设立了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
唐代扬州和大食(唐代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天竺、昆仑、新罗、倭国、高句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
倭国遣唐使来大唐也是先到的扬州,还有后来的鉴真和尚等人东渡倭国,最开始走的也是扬州。
扬州的繁华一直持续到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时期才因为战乱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其江南第一镇的名头才渐渐被金陵和杭州取代。
不过即便如此,扬州的繁华也不是一般的城市可以比拟的,直到清朝,还有“活在扬州,死在柳州”的说法,可见扬州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金陵城因为各大世家的聚集,已经颇为繁荣,可是和扬州比起来,却还是稍有不足。
金陵城的繁荣,是那种高门大户的贵族气派,而扬州的繁荣则体现在市井之中,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和金陵城相比,扬州的码头大了好几倍,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些周转不开。
不同国家、不同造型的船只就好像开展览会一样陈列在港口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站在船头,一边高声呼喝,一边指挥着手下的水手抢占有利的水道,颇有几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意思。
司舶使衙门的小吏乘着小船往来穿梭,勉力维持着港口的通畅。
李承乾现在乘坐的这艘船上挂的是天海商号的旗子,在那些小吏眼里看来这就是些不足道的商人,自然没人在乎他们。
随便来了个小吏领着他们的趸船让到一边,给那些外国使臣,番邦商队腾出位置,直到那些番邦船只都走的差不多了,这才轮的上他们进入港口。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李承乾丝毫不在意,这样正好方便自己私底下打探情况,如果真是一到扬州就被奉若上宾,走到哪都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反而会让他的盘算落空。
......
就在李承乾这边还在等着的时候,离他的趸船不远处的地方,谢青也坐在一条船里,排队等着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