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承乾很淡定,淡定的就像百姓咒骂的不是他李家的朝廷一样,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杨林手里的册子一直念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因为有李承乾这个储君在场的缘故,百姓心中虽然万分的不忿,可是多少还保持了理智,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李承乾身后的那些官员暗暗松了口气,如果再念下去,谁也说不准这些百姓会做出什么事来。
虽然民情汹涌,不过李承乾好像并不放在心上,往前走了两步,站到了城垛边上,一脸痛心疾首地说道:“孤知道,大家现在对朝廷肯定万分的失望,心里一定在想着‘这样的朝廷要它有什么用?’是吗?”
城下的百姓被李承乾这句话问得一阵默然,相互间看了看,没有人说话。
李承乾环视了一圈,继续说道:“一直到今天以前,还有人劝孤:说这些人都是前朝留下的,我大唐的朝廷,不该给前隋背这个骂名。不知道大家对这种说法有什么意见?”
“孤认为这不失为谋国之言,不过孤没有采纳。并不是孤看不出来这么做的好处,实在是不愿如此推卸责任。”
“我大唐虽然得国日浅,可是说到底这天下如今是我大唐的天下,这些官员也的确曾经做过我大唐的官吏。”
“没有及时发现这些人的伪善面目,是朝廷的过失。既然朝廷的确有过失,那就不是一句‘前朝留下的’可以敷衍过去的。朝廷识人不明,致使这等祸国殃民之辈流毒至今,承乾心中着实不安。在此,孤谨代表朝廷,向大家道歉。”
说完,李承乾一躬到地,行了个大礼。
在场的这些平头百姓什么时候见过当官的给百姓赔礼道歉的,更何况现在这么做的是太子殿下,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
看到李承乾向众人行礼,有些人的心顿时就软了下来。
这时候,几个百姓适时的高声喊道:“前朝遗祸,和殿下无干,太子殿下不必如此!”
李承乾的一番话,加上之后的一鞠躬,确实让不少人心生感慨,这个时候有人这么一喊,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李承乾说话。
百姓们被李承乾调动起了情绪,居然没有人发现刚才带头说话的那些人中,有几个可不是南方口音。
这些带头说话的都是李承乾事先安排好的,为的就是配合李承乾引导百姓的情绪。
百姓都是愚昧的,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受限于知识和信息来源的狭窄,百姓很容易会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后世见过那么多网络洗白的事件,论起引导舆论的本事,整个大唐也找不到几个能和李承乾相提并论的。
关于“洗白”这件事吧,讲究的是个循序渐进。
如果一上来就把黑的硬说成白的,那样纯粹就是找死。
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错误,当然不可能仅仅只是承认错误,那样后面就洗不白了。
错误是要承认的,不过同时也要为这个错误找好借口,这个借口最好具有不可抗性。
眼下这件事,“官员是前朝留下的,我们得国日浅”这些都是李承乾找好的“不可抗”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