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恪不会想到,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使得李佑等人马上就要被皇帝老爹扔到某个穷乡僻壤去遭罪。
出了立政殿,李恪先是去了杨妃的寝宫向母妃问安,聊了一会儿家常后才告辞出宫,向着李承乾的东宫赶去。
王驾马车刚刚驶进嘉福门,恰好遇见收到消息赶回长安的李承乾。
兄弟相见,自是好一番寒暄。
等二人走入宣德殿,分宾主落座之后,李承乾开口问道:“老三你此番回长安,应该是为了之前上书所言,要在沪地设立府县的事情而来的吧?”
李恪点了点头:“大兄英明,臣弟回京,既是为了看望父皇,也是为了设立府县的事情而来。”
“眼下参与捕鲸的人越来越多,加之许多来往我大唐的番邦船队也开始选择由长江通行,以臣弟手下的那些人手,实在支应的有些困难。是以臣弟才斗胆上书建议,在沪地设立府县,派遣官吏前往管辖。”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听着李恪的描述,一直等他说完,才叹息道:“如今想在沪地设立府县......难!”
......
李承乾不是看不出在沪地设立府县的好处,作为后世的魔都,沪地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治理天下不是过家家,设立地方政府这种事不是随便说几句话就能办到的。
如今大唐设立府县的标准主要有三点:其一是土地,其二是人口,其三是税收。
第一点很好理解,土地是统治的基础,没有土地,自然也就没有统治存在的意义。
沪地作为大唐未开发的处女地,各种空置土地多的是,别说是设立一个县城,就是设立一个府城也完全足够了。
土地这一要求并不能成为沪地设立府县的障碍。
真正使得这个计划不得不搁浅的原因出现在另外两个要求上。
首先来说人口,如今整个沪地的人口,就只有李恪和他手下统率的那些大头兵,最多也就再加上那些在李恪手下作坊里工作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
仅靠这么一点人口,完全达不到设立县城的标准,更别说设立府城了。
虽说随着捕鲸业的发展和番邦船队的来往,沪地的人口在迅速激增,可是在他的常住人口达到设立县城的标准以前,这都是沪地设县绕不过去的一个障碍。
除了人口以外,税收也是阻挠沪地设立县城的一个重大障碍。
沪地现在虽然是整个大唐捕鲸产业的中转站,每天生产的鲸油、鲸骨、鲸皮等产品的价值数以百万计,产生的利润数以十万计。
但是这些利润基本上都被李恪一个人所垄断,成了他的私产。
而且不要忘了,在如今的大唐,商业行为是不需要交税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设置县城,安排官吏,管理地方上的大小事务,朝廷连一个子儿的税都收不到,反而要负担新县城上上下下大小官吏的俸禄。
这些人与其说是在给朝廷当官,不如说是在给李恪这个吴王打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