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太宗临终前曾经下诏赐死贤王李建成,可是作为经办人的侯君集却没有动手,而是将这件事告诉给了李承乾,并且和李承乾合作,玩了一出李代桃僵,保下了李建成一命。
这件事大家虽然嘴上不说,不过暗地里却都心知肚明,
如果李承乾对侯君集下手,无论侯君集是不是真的罪大恶极,都会给世人留下一个“皇帝刻薄寡恩”的印象。
这在后世可能难以想象,但是在当下,这却是世人公推的普世价值。
李承乾如果想要对侯君集下手,就必须等他一次又一次犯错,将他保下李建成的恩情消耗干净之后才能动手,这就是所谓的“仁至义尽”。
在那之前,侯君集就相当于有了一道不成文的免死金牌,随便他怎么作,都不会有事。
侯君集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做出这种有悖道德的事情,起根源就在于此。
......
除此以外,李承乾不能随意处置侯君集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侯君集这么做,打的是执行圣命的旗号。
虽然方式方法“有待商榷”,但只要出发点是正确的,那其他的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如果李承乾真的因为这件事把他杀了,那毫无疑问会给其他人留下一个不体恤臣子的印象,这对于李承乾的统治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正是有着这种种考虑,李承乾心里虽然很想杀了侯君集,但是那个“杀”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
魏征等人发表完了自己的看法,等了半天也不见皇帝的反应,正要开口询问,就见御陛之下,和太尉长孙无忌相邻而坐的贤王李建成起身拜道:
“陛下,臣以为侯君集虽有过错,却罪不至死,念其有功于国的份上,不若将他的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之职免去,令其闭门思过,以作警示。”
见李建成站出来说话,在场所有人精神都是一振。
倒不是李建成说的这些话有多惊世骇俗,只因为这是李建成自先帝登基以来首次在朝堂上开口,大家当然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至于他为什么会给侯君集求情,很简单,因为他的命是侯君集保下来的。
虽然这里面有李承乾的因素存在,但是真正受益的人还是他。
因为“礼尚往来”的关系,李建成就算心里不愿意,也必须站出来力保侯君集,否则就会被人说忘恩负义。
而出于尊重李建成身份的考虑,天子和百官则必须将他的方案作为第一考量。
想到这里的时候,在场众人都将目光投向御座上方面无表情的李承乾。
皇帝登基到现在也有三个月了,有的是机会让李建成参与政务,可是在今天以前,除了登基大典露了一面之外,李建成又恢复到了之前那种半隐居的状态。
今天皇帝突然把他叫来一起陛见,会不会就是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份,想要借他的嘴来说一些皇帝自己不方便说的话?
【难道皇帝的心里其实是想保侯君集,只是因为这件事干系太大,才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
将几件事情凑在一起之后,很多人心里都不由冒出这么个念头。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