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冬十月丙辰(二十三),来自辽东大地各个募兵点总计一万七千三百五十六名新兵在盖牟城汇合。
简单的训话一番之后,薛仁贵分令各部都尉将自己的士卒带下去修整,将关宁卫的军规和军纪与这些人言明。
第二天一早,大军从盖牟城出发,朝着事先定好的驻军之地进发。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关中长安,下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太极宫,甘露殿。
李承乾靠坐在御座上,手里拿着一封奏疏,面色有些凝重地看向殿外阴沉的天空。
这封奏疏是户部尚书于志宁上的,奏疏中是户部对天下田亩年产量的统计。
在推广了各种新式农具和新的耕作方式之后,大唐的粮食亩产普遍增长了两成到五成不等。
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若是放在其他皇帝身上,就凭着这一个政绩,就能被人称上一句“明君圣主”。
可是李承乾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大唐的粮食亩产虽然上去了,但是户部统计的天下粮食总产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去年下跌了两成左右。
......
虽然于志宁在奏疏中语焉不详,但是李承乾也明白,这是自己前期各种政策的副作用开始体现出来了。
早在当年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建议太宗皇帝对田制进行改革,禁止土地买卖。
这一系列的政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最终在朝廷的强力推动下,还是得到了贯彻。
刚开始那几年,因为有了政策利好和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大唐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达到了一个顶峰。
大唐的粮食产量几乎是以每年三成的速度往上增长,朝廷每年收到的税都要比往年上涨一大截,朝野上下都为此欢欣鼓舞。
可是最近两年,随着工坊业、捕鲸业、移民、淘金潮的接连出现,将许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
很多人虽然有朝廷分给的土地,但是却不愿意耕作,而是选择做工、捕鲸,用工作得来的钱来缴纳赋税。
......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力,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并没有错。
只是当这些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之后,他们留下的土地该怎么办?
如果放在以前,他们可以选择将这些土地卖给他人。
但是在改革之后,朝廷分给你的田就是你的。
你种不种地朝廷不管,但是你绝对不能把它卖给别人,否则就是违法,要受到处罚。
正是因为这个禁令的存在,导致很多土地因为无人耕作而出现了抛荒的现象。
再这么任由局势发展下去,大唐很有可能走上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时候的道路。
社会各个方面蓬勃发展,偏偏作为社会基石的农业一塌糊涂。
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根基不足,导致国家这座大厦崩塌,一切洗牌,重头再来。
如果自己好心好意地改革改到那种局面,李承乾就真的要欲哭无泪了......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