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密诏传位”(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327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承乾高坐御座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殿中交头接耳的百官。

没做,他刚才所说的那些,正是后世满清时期雍正皇帝发明的“密诏传位”制度。

作为满清十二帝中唯一一个风评还算不错的皇帝,雍正在他短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里,发明创造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制度和政策。

其中李承乾最欣赏的就是“摊丁入亩”和眼下这个“密诏传位”。

......

历史上,在满清之前,历朝历代实行的传位制度,基本上都是立嫡立长,鲜有例外。

这么做固然能够保证国家整体的稳定,但是却也使得出现昏君、庸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满清入关之后,统治者推翻了立嫡立长的传统,改成了立嗣以贤。

这么做确实能让皇子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但同时也增加了皇族内斗的风险。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险些将好好一个天下祸祸到亡国。

如果不是雍正给力,只怕满清在康熙之后就要亡了。

登基之后,雍正吸取自家老爹的教训,创立了密诏传位制度。

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大臣每天在皇帝面前bb“国本未定,朝野不宁”,又可以避免诸子夺嫡,搅乱天下。

甚至于,皇帝可以根据事态发展和自身意愿,随时更换继位人选,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

任由百官议论一番之后,李承乾轻轻咳嗽了两声。

黄安会意,上前一步,高声道:“肃静!陛下驾前,朝会之上,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随着黄安的话,殿中侍卫的禁军腰板一挺,身上甲叶铿然,立马将百官的骚动压了下去。

李承乾环视一圈,神色无悲无喜地说道:“诸卿以为,朕此番安排如何?”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

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之前大家催着皇帝立太子,现在皇帝已经立了,只是不告诉大家而已。

他们总不能得寸进尺,逼着皇帝将太子人选公之于众吧?

且不说这么做是以下犯上,假如皇帝问上一句“卿家为何一定要知道储君人选?莫非是打算提前巴结太子?”

众人该怎么回答?

回答“是”?

那你死定了。

回答“不是”?

那你何必一定要知道?

总而言之,百官在这件事情上根本没有任何主动权,只能任由皇帝瞎折腾。

沉默半晌后,百官同时拜道:“陛下圣明,臣等唯顿首顿首。”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此事便就此定下,散朝吧。”

众人躬身再拜:“臣等恭送陛下!”

......

随着百官出宫,太子已定的消息在长安城中不断发酵,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大明宫,清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