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申生的悲剧,在于他虽然身为太子,可是却不怎么受晋献公待见,这才会被自家老爹摆那么一道。
当今天子虽然不至于像晋献公对待申生那样对待李彻,但是架不住文武百官各有各的心思啊。
自从李承乾登基之后,后宫规模不断扩大,他的子嗣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按照李承乾定下的制度,这里面每一个人,未来都有问鼎至尊的资格。
虽然眼下看来,李彻进位储君的呼声是最高的,但是其他几个皇子,也都有着各自的支持者。
万一这些人学着当年的晋国大臣那样,造谣中伤李彻该怎么办?
即便当今天子是圣明之君,不会被朝野舆论左右,可如果要是李彻顶不住压力,做出什么不忍言之事,作为陪同他一起出兵的侯君集,下场一定不怎么美好。
更何况,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强如侯君集,也不敢保证能将一切都控制在掌握之中。
若是出了什么意外,一个不小心,把皇长子这个号练废了,只怕把他全家老少的命一起搭上都不够赔的,甚至连上谷侯氏都要受到牵连。
......
将其中利害权衡清楚之后,侯君集起身来到御陛之下拜倒:“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也。正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中山王殿下乃天潢贵胄,自当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为要,岂可轻涉其险?”
“老臣斗胆,伏请陛下收回成命!”
说完,一个头磕在地上,久久不语。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坐在御座上,冷酷道:“此事朕意已决,侯卿就不必再劝了。”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司马法》又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非独只有中山王要行此举,日后,临山王(李阙)、濮阳王(李钰)等皆将亲临沙场,以明兵事之重......”
听说不只是李彻要上战场,其他皇子也同样要参与战争,侯君集的顾忌也就少了一些。
只是考虑到此战胜负难料,他还是不敢贸然答应,跪在那里半晌也没动静。
......
看着侯君集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李承乾也没耐心和他继续干耗。
皇帝陛下抬手在御座的扶手上敲了敲,沉声道:“既然侯卿不愿担负此事,那朕也不勉强卿家,朕另寻他人便是......”
侯君集身子猛地一颤,他很清楚,皇帝这句话听上去像是要放他一马,其实却完全是另一个意思。
他敢肯定,只要自己谢恩的话一说出口,那么刚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玄甲军大将军之位就要被收回去,从今以后彻底远离官场,再没有复出的机会。
......
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侯君集不得不在皇帝的淫威下低头:“陛下所命,老臣愿为之!”
李承乾早就知道,以侯君集那种将权力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性格,最后一定会选择妥协,而这正是他决定让侯君集来负责这件事的原因。
得意的微微一笑之后,皇帝陛下一脸淡定地吩咐道:“既然如此,此事就有劳侯卿多费心了。”
侯君集苦着一张脸拜道:“不敢,为陛下分忧,本就是为臣的本分而已。”
李承乾不置可否,平静道:“卿家若无他事,便先回去吧,此番具体事宜,朕稍后会让中山王自行登门与卿商议。”
“老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