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在大唐,就是翻遍历朝历代的史书,也找不出一个死后有如此哀荣的例子。
这让大家在激动、艳羡的同时,多少也会生出一点埋怨。
这些阵亡将士里虽然也有中郎将一级的高级武将,也有郡公一级的高阶勋臣,但九成九以上都是白身的泥腿子。
平日里,这些人死后能打一口薄棺裹身,能有几件器物随葬就已经颇为不易。
但是现在,他们居然可以和皇帝葬在一起,每年享受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的香火祭奠,这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来......
......
对于身后气息的微妙变化,李承乾也有所察觉,不过他却并没有理会的意思。
他今天这么做,一部分的原因是受到后世教育的影响,对这些征战沙场,为国赴死的军人有着崇敬之心,不想他们死后默默无名。
至于另一部分原因,也可以说是更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替接下来的改革铺路。
就和那些老兵想的一样,和西突厥的大战结束之后,唐军各部必然要进行一次募兵,补充因为大战损失的兵员。
李承乾就准备趁着这个机会,顺势推出他的第二次军改方案。
只是对于眼下这个时代来说,李承乾想要推行的那个方案,可能有点太前卫了,所以他不得不先打上几针预防针,以免被那个计划伤到自身。
......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很快就过了正午。
直到最后一只骨灰坛被安放妥当,皇帝陛下带领文武百官上完香,这才转身出了大殿,带着众人走下梁山,来到百姓面前。
看到皇帝出现,围观百姓都激动地难以自抑,纷纷跪倒在地,口呼“万岁”不止。
李承乾站在辇车上,十二道天子旒迎风而动,黑色的天子冕服套在身上,显得神圣而威严。
温言安抚了众人一阵之后,李承乾面对平静下来的百姓,朗声道:“昔年前隋炀帝无道,以至于天下民怨沸腾,百姓民不聊生。”
“朕之皇祖高皇帝顺天应命,自太原起义兵,吊民伐罪,故上帝嘉恩,授予天命,统御神州。”
“我大唐自立国以来,先后二帝,皆以仁心为怀,与民休息,故有太宗文皇帝‘贞观之治’。九州之内,初显盛世之像。”
“朕受先帝遗命,代天养治元元万民,夙兴夜寐,未敢有丝毫懈怠。”
“然朕不德,不及先帝之万一。朕所知者,唯赏功罚过而已。”
“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今将士卫国,保天下万民安康。如此大功,岂可不赏之乎?”
“故,朕今乃以国葬之礼,嘉陇右阵亡将佐,乃为明告天下:凡可为朕,为大唐,为天下立功者,无论高低贵贱,朕,必不吝厚赏重封!”
李承乾前面那些话,百姓们听的迷迷糊糊的,不过最后那句“无论高低贵贱......不吝厚赏重封”大家都听的明明白白。
想到自己将来有可能也能和今天这些死难将士一样得到皇帝的赏赐,众人便再次激动地难以自抑。
就连之前还有所怨言的文武百官,在“赏赐”的诱惑面前,也将心里那一点小小的芥蒂扔到角落里,朝着御辇上的李承乾躬身再拜:
“陛下崇先王之训,明圣贤之教,臣等谨为百姓贺,为天下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