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师夷长技(1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52 字 2022-12-20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是夜,李承乾在麟德殿摆下国宴,大唐君臣和来访的罗马使团喝了个不亦乐乎。

好在第二天没有朝会,这才没有耽误正事,否则就凭“滥饮”这一条,御史台劝谏的奏疏就能堆满整个秘书监。

要说最近这几年,御史台可真是混出头了。

高祖和先帝时期,御史台不过是皇帝用来装点门面的清水衙门,实际权力只能用来吓唬吓唬那些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的县令和刺史。

然而自从李承乾登基之后,有了皇帝老子的鼎立支持,又有了“风闻奏事”的特权加持,御史台的权力急剧膨胀。

短短几年时间,大唐的御史台就显出几分后世明清都察院那种参文参武、百无禁忌的“流氓”风范。

就连始作俑者的李承乾,也悲剧地成为了受害者,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但凡他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马上就会引来“围攻”,各种打着“劝谏”名头的奏疏会如雪花一般飘进大明宫,以至于连负责匡正皇帝言行的侍中马周一时间都没了用武之地。

......

百官本以为皇帝会因此大发雷霆,收回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

只可惜皇帝的脑洞,他们永远也猜不到。

李承乾不仅没有收回权力,反而对这种“谏议”的行为大加赞赏,各种物质上的赏赐也从不吝惜。

御史大夫王赟,最初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伯,可是这几年下来,靠着查处贪官和给皇帝穿小鞋,一路坐到了郡公的位置上。

以王赟现在的身体状况,告老还乡前拿一个国公之位问题不大。

这让百官在震惊的同时,也都小心谨慎起来,生怕自己行差踏错,落在对方手里,成了他踏上国公之位的垫脚石。

而这,正是李承乾希望看到的。

至于他受的那些委屈,实在没办法,也只能把自己当成死猪,把御史们看成开水了......

......

日上三竿,皇帝陛下幽幽醒转,惬意地伸了个懒腰,对门外喊道:“黄安......”

平日里在后宫横着走的内侍监大人一脸谄媚地小跑上前,恭声道:“陛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掀开被子,翻身而起,一边在宫女的侍候下穿衣服,一边对黄安吩咐道:“你出宫一趟,替朕将司徒、太尉与几位阁老找来,朕有事要与他们商议。”

黄安应诺一声,转身向外走去。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承乾刚刚吃完早饭,正绕着紫宸殿后的小花园散步消食,黄安小跑着来到他面前,躬身拜道:“陛下,诸公皆已在殿内候旨。”

“知道了......”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带着一众随从往回走。

皇帝陛下的身影刚刚出现在后殿门口,殿内站着的几人便都躬身为礼:“臣等参见陛下!”

李承乾连忙让众人免礼,又让羽林卫给他们都搬来座椅,这才朝着御座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