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李绩到底是出身行伍,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仅仅三天后,新年假期结束的官员们刚刚回到衙门,还没来得及开展今年的工作,就收到了来自吏部的公文——
本来还有两年才会到来的吏治大考,提前到了今年。
而且此番不同以往,凡是在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全部开革,像以前那种降级留用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官场哀鸿遍野,无数曾经浑浑噩噩,想着得过且过的官吏,在这次的清查中落马,被赶回老家种地。
......
放在几年前,李承乾绝不敢这么大张旗鼓的整顿吏治。
其他的暂且不说,光是裁撤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留下的空缺,李承乾就找不到人去填。
可是如今,随着百家复兴和科举考试逐渐走上正轨,李承乾再也不用像当年李二陛下那样,发愁到哪里去找足够的人来做官。
想要吃上皇粮,为君父效死的文人士子多如过江之鲫,随时等候他的“临幸”。
再加上王师连战连捷,百姓安居乐业,李承乾的个人威望已经稳稳超越了他的父祖,成为了“当世圣君”。
那些被裁撤的官吏就算心怀不满,想要骂娘也只敢躲在自家院子里骂,否则,很有可能会被义愤填膺的百姓给揍成猪头。
这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就在去年,一个来长安赶考的士子因为名落孙山,酒后说了皇帝几句坏话,认为皇帝搞得这个科举“不伦不类,有违圣人之教”。
结果就被酒肆里的其他酒客联合起来揍了一顿。
如果不是巡街的金吾卫赶到的及时,那个士子当时就有可能被人直接打死。
......
在这种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十分有利的前提下,清退庸吏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畅。
元新七年春二月己亥(初六)。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长安各衙门就完成了清查工作,吏部各司的主事和郎中、御史台的各级御史开始走出长安,进入关中各州县巡查......
与此同时,获准云游天下的晋王李治也即将抵达玉门关,进入那片他从来未曾涉足过的草原。
站在玉门关外的一片山丘上,装扮成游学士子的晋王李治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在他身前不远处的官道上,一道前后都看不见头的人流逶迤前行,所有人肩上都大包小包的背着包裹,看模样就知道是为了出塞做买卖的。
除了这些人以外,人流中还时不时有车队走过。
那一辆辆马车上堆满了各种物资,将车辕都压得发出不堪重负的轻响。
看了片刻,李治转头对身边作管家打扮的王府主簿萧慎问道:“方才过去的那些物资,加起来足有数千石了吧?”
萧慎点头肯定道:“回公子的话,应当有四千余石了。”
李治闻言越发震惊了几分。
他可不是那种没见识的酸腐文人,几年的藩王生活,让他对很多事情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李治的认知中,想要从内地向草原上运送物资,路上的消耗十分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