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到贞观当太子 ”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宫,麟德殿。
早朝后,李承乾换了身燕居之服,命人在麟德殿摆下酒宴,招待从北方前线归来的墨家一行。
与西突厥一战,墨家虽算不上居功至伟,却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他们研发出来的各式先进装备,唐军也不可能在人数只有敌方四分之一的情况下做到一城不失。
如果不是炸药包和火炮的巨大威力,和铁勒人的战争也不会结束的那么快。
秉着赏功罚过的原则,李承乾专门从太府划拨了一百万金通宝,用作给墨苑众人的赏赐,领头的几人更是直接受封爵位,成为勋贵集团的一员。
一阵推杯换盏后,宾主尽欢,李承乾安排羽林卫送众人出宫,他自己则带着墨苑此番北地之行的负责人、新任墨家巨子张怀恩朝后宫走去......
......
紫宸殿上,李承乾斜靠御榻,看着下方正襟危坐的张怀恩,温和道:“眼下不在朝上,张卿无需拘谨,随意些就好。”
“谢陛下。”张怀恩拱手一拜,不过却没有丝毫松懈的意思,依旧坐得笔直。
对于墨家这些人的死脑筋,李承乾早已见怪不怪,端起面前的茶碗喝了一口,问道:“张卿,朕近来有些忙,也没工夫去墨苑,令尊季公可还安好?”
张怀恩躬身再拜,答道:“劳陛下挂念,家父一切安好,前些日子还曾去往百工苑为学子们授课。”
李承乾微微颔首:“如此朕便放心了。季公有大功于国,朕素敬之。前几日建王(李欣)进贡了一批上好人参,卿出宫时带上一些,给令尊做调养之用......令尊若有什么其他需求,亦可奏报于朕,不必忌讳。”
见皇帝如此看重自家老爹,张怀恩顿时感激涕零,伏地拜道:“陛下隆恩,小臣谨代家父谢之!”
李承乾摆摆手让张怀恩起身,开始说起正事:“卿与墨苑诸君回朝也有些时日,朕吩咐尔等的事情做得如何了?”
......
北地之战,是大唐新式火器第一次参与实战,战果固然很辉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因此早在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李承乾就给墨苑下令,让他们总结此战的经验,为火器接下来的发展确定方向。
而他今天召众人入宫,就是来要结果的。
张怀恩从袖子里掏出一卷奏疏捧过头顶,郑重道:“陛下,此疏乃小臣与墨苑诸君共同草拟,伏请天子御览!”
李承乾对身边的黄安使了个眼色,后者快步上前接过奏疏,递到李承乾手中。
趁着皇帝看奏疏的间隙,张怀恩在一旁小心谏议道:“陛下,火器之威,确非人力所能相提并论。然火器造价高昂,运输不便,且使用起来颇为繁琐。”
“故此经臣与墨苑同僚商议以为,我朝当继续以弓弩刀剑为先,火器之利,暂不足恃......”
张怀恩虽然说的委婉,不过话里话外显然都不太看好火器在战争中的发挥。
这也不能怪他。
事实上,最初的热兵器在和冷兵器的战争中根本没有多少优势,这一点不止局限于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唐军这一次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完全是占了先声夺人的便宜。
等到其他国家适应了新的战争节奏,再想仅仅依靠大炮击溃对手意志就很困难了。
历史上热兵器真正取代冷兵器,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一直要等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