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些年的“辛苦耕耘”,李承乾的子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如今,他已经有了七个儿子,九个女儿。
女儿们就不说了,七个儿子中,从华阴书苑毕业,开始接触朝政的有四个,分别是中山王李彻,临山王李阙,陈留王李显和濮阳王李钰。
这次太极殿之会,他们几个也都参加了。
不仅如此,李承乾事先还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各自挑选自己喜欢的学问。
这么做一来是为了了解几个儿子的思想倾向,为挑选继承人提供参考。
二来也是给机会让他们组建各自的班底,为接下来的皇位争夺战奠定基础。
眼下太极殿之会开会在即,几人也都已经挑选完毕。
李彻和李钰两兄弟,不出李承乾所料,分别选择了儒家和墨家阵营。
至于田思所生的皇次子李阙,则挑选了来自洛阳,不怎么被长安舆论待见的重民学。
考虑到田氏的商人背景,这个选择还算在情理之中。
唯一让李承乾有些没想到的是皇三子李显,居然跟荀子学派还有商鞅法家搅和到了一起。
据说他还分别拜了这两个学派的老师,要跟随对方修习荀子、商鞅的学问......
......
荀子学派的理论,李承乾通过缇骑卫的情报也了解到了一些。
在他看来,荀子学派在辽东的种种举措,颇有后世皿煮政治的味道。
虽然短时间内还看不出这种模式究竟会发展成约翰牛那样的议会制,还是会发展成兔子那样的g和制。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荀子学派所坚持的道路,是最先进,最科学的。
因此尽管长安士林舆论普遍看衰荀子学派的前途,认为他们是从辽东那个荒蛮之地发展起来的荒蛮之学。
但李承乾却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保住他们的传承,给后人多一个选择。
此外,荀子学派选择的盟友,那个从法家大旗下分离出来的商鞅法家,也是让李承乾决定扶持他们的一大原因。
当前的法家,大多都有着一切唯上的毛病。
如果遇上明君圣主,又或者遇到李承乾这样清楚知道未来发展方向的穿越者,那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但如果遇上一个昏君,就完蛋了。
一个昏君,加一群酷吏,能造成的破坏,远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一部分就因为以李斯为首的秦国官员已经偏离了商鞅最初的道路,成了只知唯上的法家官僚。
偏偏又给他们碰到了胡亥那个二百五,这才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秦国几代人的心血祸祸的干干净净。
在李承乾看来,真正的法家,就该像商鞅那样,抛弃所有杂念,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只要触犯法律,不管你是平民还是王公贵族,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做到“刑过不避天子,赏善不遗匹夫”。
只有那样,国家才能始终保持稳定强盛。
一旦刑罚有了偏差,让某些人有了特权,刚开始还看不出问题,可矛盾却已经在暗中慢慢积攒,越聚越多,最后爆发开来,天翻地覆,固有社会秩序被推到,一切从头再来。(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