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留一手(2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99 字 2022-12-20

所谓“义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只要对天下人好,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就算他杀人越货,也能称“义”,反之则是“不义”。

然而什么算对天下人好,什么是损害天下人的利益,又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

......

如果张季敢把这些全都讲出来,能不能说清楚暂且不论,文武百官刚刚对墨家生出的那点好感,肯定会瞬间烟消云散。

他们喜欢墨家,只是因为墨家在帮他们说话,帮他们从皇帝那里要好处。

可如果墨家要让他们把自己拿到手的好处反分给天下人,那他们可就敬谢不敏了。

李承乾很清楚文武百官心里那点小九九,也知道张季很多描述都是在偷换概念。

不过他却并不打算点破。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本来就是会议规则允许的小动作。

别说墨家,就是之前上场的那些学派,又有哪个真的把自家思想全都摆在所有人面前了?

新儒谈“义利之辨”,可是怎么界定“义”和“不义”他们没说。

荀子学派指出了“四民论”的缺陷,可是要怎么改革他们没说。

重民学派言必称“重民,养民”,可是这个“民”究竟是指商人,还是指的所有老百姓,他们也含糊其辞。

各家各派,不约而同将自己最核心的思想隐藏了起来。

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受太极殿之会规则的约束,怕触犯禁忌被赶出会场;二来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搞学派,玩思想,也是要讲究挖坑的。

先用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把人才引到自己碗里来,至于那些真正精义的地方,完全可以关上门来自家人慢慢说。

怀着这样的想法,张季将讲义合上,开始最后的总结发言:

“《诗》曰‘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今天下之士君子,上欲寻圣王之道,中欲行仁义之举,下欲求百姓之利,则不可以不察天之志。”

“‘天志’者何?以义为经纬,以法为准绳,上同天子,下利庶人而已!”

.......

“天志”理论,可以说是墨家学说最本源的思想,无论是“明鬼”,“尚贤”,还是“兼爱非攻”,都是从“天志”思想中引申出来的。

最初的“天志”,说的是君王要遵循上天的旨意,在上天的指导下治理国家。

可是经张季这么一演化,顿时变成了文武百官要在皇帝的指导下落实政策,治理百姓。

如此一来,正符合当今天下的政治正确——“天子垂拱,百官守职,共理天下!”

张季的话音未落,文武百官、王侯公卿全部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诸子百家一边跟着鼓掌,一边在心里计较。

看那些勋臣的反应,今日之后,墨家肯定会走出墨苑,开始和大家抢夺话语权。

虽然墨家的言论现在看上去没什么,可是想到对方历史上的名声,没有任何人敢怠慢。

如何应付这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对手,是所有人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