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见李恪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李承乾苦笑着摇摇头:“老三,多年不见,你还是如此,又想到朕的前面去了......”
李恪躬身再拜:“臣不敢,陛下圣明烛照,洞彻万里,臣之所行,不过是为臣的本分而已。”
李承乾不置可否地摆摆手:“你我兄弟,就不要说这些阿谀奉承的话了。既然你如此大方,朕也不能太小气......”
说着,李承乾转头看向身边的卢照辞,吩咐道:“卢卿,就由你代朕宣旨吧。”
卢照辞应诺一声,捧着一卷圣旨走上前,高声道:“圣上有旨,吴王李恪接诏!”
李恪躬身一拜,肃声道:“臣吴王恪,恭聆圣意。”
其余人等也都跟在李恪身后拜道:“臣等恭聆圣训!”
卢照辞展开诏书,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朕闻,古者有德者位崇,有功者秩厚。事本关乎国体,理无隔于亲疏。故周有八百之封,汉有列侯之爵。”
“朕君临率土,劬劳庶政,昧旦求衣,思宏至道。”
“吴王恪,身为先帝之子,器宇沉邃,风度宏远,不以富贵矜人,自就封以来,职重朝端,心力尽於翼亮,劬劳积於岁序,而志在冲退,有怀止足,此上善也。”
“其迁吴王恪为扶桑之君,以北扶桑之地王之,往钦哉,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尽管李恪能有今天的成就,能前往万里之外的美洲立国,大部分是靠他自己的努力。
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个“名正言顺”,如果李承乾不给他这道诏书,那么他所建立的国家就是“伪国”,他和他的子孙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一旦日后大唐军队有了跨海能力,朝廷就能以“平叛”的理由,对他的国家下手。
而如今得到李承乾的册封,有了皇命加身,李恪在北美的统治,就是天命所钟,民心所向。
只要大唐不灭,只要坐在皇位上的还是李氏子孙,就不能质疑李恪和他子孙统治的合法性。
这份恩情,虽然不重,但却必不可少。
是以,卢照辞的诏书刚念完,李恪便郑而重之的拜倒在地,高呼:“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众人也都纷纷拜倒,跟着说道:“伏唯陛下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上前扶起李恪,说道:“这份诏书,本来就该给你,朕也不会拿这个抵你的人情,朕还有一件好东西送给你。”
李恪有些疑惑地看着李承乾,后者一挥手,马上就有两个羽林卫抬了一只五尺多长的木箱子走上前。
将箱子打开,里面装着的是一些众人从未见过的新奇物什。
那东西主体是一根铁管,一端还有木制握把,看上去跟烧火棍差不多。
不过那黝黑发亮的铁管,怎么看也不像是烧火棍,反而让人心里有些莫名发慌。
......
李恪研究了半天也没看出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只好将求助的目光看向李承乾:“陛下,臣斗胆,敢问这是何物?”
李承乾从箱子里拿出一根“烧火棍”拍了拍,自豪道:“此物名为‘火枪’,乃墨苑最新产物,少府只做出了三百支,此番都给你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