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1 / 2)

贾放稻香村正屋的那幅水墨画一旁挂了一个铃铛, 然后做了一个传动装置,将装置的一头设在稻香村的版筑土墙之外,做成一个拉绳, 绳上吊了一个小铜环,绳和铜环都隐藏在土墙墙头的茅草丛里,极不容易被发觉。

贾放叫来双文,请她在稻香村外拉一下这道拉绳。双文拉绳的时候,贾放自己则回到稻香村的正屋里, 便听见这小铃铛欢快地响起来。

这还只是第一步, 测试传动装置是否工作良好。

第二步测试是双文在一炷香之后再次拉动拉绳, 贾放在贤良祠那头听一听“缩地鞭”传声的效果如何。

贾放匆匆通过“缩地鞭”,来到贤良祠, 从祠中出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陶村长和其它几个土著村民正聚在贤良祠外, 都是一脸的崇敬与惶恐。

“三爷……刚刚,刚刚这贤良祠……响, 响铃了。”陶村长结结巴巴地说。“是不是, 神仙……又要我们祭神了?”

贾放问:“你们当时在哪儿?铃声听得清楚吗?”

几个村民相互看看,纷纷报了他们刚才的坐标——还真是哪儿的都有。看起来这贤良祠里传出的铃声,能让附近方圆半里的人听清楚。

贾放倒是没料到这个结果:难道这意味着“缩地鞭”的空间能将声波放大不成?

他还没和村长村民们聊完,那边铃声又叮铃叮铃地响了起来, 清脆而欢快, 却把桃源村的村民吓了一跳, 人们指着贤良祠对贾放说:“三爷, 您听,就是这个!”

贾放表示晓得了:“各位, 昨儿有神明托梦, 说是给我安了个铃铛, 若是见大家伙儿有什么需要,就会摇铃……他们,咳,神仙会传我去,托梦给我,指点大家怎么做。”

“所以各位一听见这个铃声,无论我在哪儿,都请找到我,我得赶紧去贤良祠里去……做梦去。”

这个谎话实在是太尬,但贾放没招了,只能硬编。但好在他在村民之中的信誉比较好,村民们虽然半信半疑,但都选择了尊重贾放的话,一个个点头应了。陶村长说:“贾三爷,既然是神仙相召,您在哪儿我们都得把您给请来呀。”

贾放:很好,就这么说定了。

同时说定了的还有双文,贾放请双文从此在这大观园中照看。一旦发现有人靠近稻香村,双文都会设法阻拦。但若是有人有紧急的事要找贾放,双文就会拉铃:两长一短是府内的人找,一长一短一长是府外的人找。贾放听到铃声,就想办法尽快从桃源村那里赶回来。

但事实上自从赖氏离开荣府,大观园里清净了很多,等闲也没有人来找贾放。

双文和孙氏都一直担心赖氏会从庄子上回来,毕竟当日将赖氏送走,用的是赖大得了急病这样的借口。欺瞒显然不能长久,一旦史夫人发现她的心腹是这样被人调走,恐怕会在府里大闹一场。

贾放把这份担忧委婉地传达给了父亲贾代善。

贾代善则选择立即向刚刚清闲下来的史夫人摊牌。摊牌的时候史夫人果然火大:“什么?我身边只有这么个靠得住的人,还调去庄上了。姓贾的,你别这么欺负人。”

贾代善脾气不错,被媳妇指着鼻子骂也没生气,反而从袖子里抽了一场东西出来,递到了史夫人手里。

史夫人一瞧,见是一张三千两的银票,吃惊地问:“这么些钱……和赖氏有关系?”

贾代善点头:“对,你身边这个可靠人儿,跟着你这么些年,攒下了这么一副身家。”

史夫人:……啥?

赖氏是荣府的仆妇,每月的月例只在二两银子上下,就算加上年节时候的红包,各种红事白事的赏钱,一个管家仆妇,也绝不可能攒下三千两白银。

肯定是贪了。

“这是从赖氏住处发现的,已经拿到票号去核对过了,证实是赖氏这么多年来一百两、二百两这么存起来的。”贾代善很平静地将事实告诉妻子。

“除了这三千两白银,赖氏还在城南买了一座小院子,挂在她一个族侄的名下。已经然牙人去指认过了,牙人已经将前因后果都写了下来,还按了手印。”

“夫人,你可能需要擦亮眼,好好看看你身边这些被你认为是可靠的人。”

史夫人一听这话,气便朝上涌。赖氏做出这样的事,她本就气闷得要命,现在一听贾代善这样说她无识人之明,史夫人几乎怄得快吐出来了,却只能干憋着。

“可是夫人,我又何尝不该以此为戒?这赖氏的儿子,我可是带在身边带了三年,诸事都不曾避忌。谁能想到他后来竟然胆子大到能拆府里的火漆,偷看府里给我的家信。”

贾代善这么一感慨,却让史夫人的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了。她犯了错是不假,但老公一样犯了错,大家大哥别说二哥。

这么一想,史夫人的气就奇迹般地平了,她也恨恨地啐了一口表示愤慨:“果然是什么人就生出什么样的儿子。老鼠生儿会打洞。这一家子姓赖的,专盯着咱家打洞呢!哼……府里这么好些老人儿,我是该好好一个个都查一查,再敲打敲打了——没得教她们觉得能将我这当家主母搓扁揉圆,能瞒着我把府里的财产往外搬。”

贾代善微笑着望着夫人,心想:贾放说得果然没错,只要能让人觉得错得不止她一个,妻子心里就会觉得好过得多,还能生出“同仇敌忾”的心来。

果然,史夫人马上雷厉风行地查实了赖氏的罪状,并将与赖氏勾结的几个婆子和外头管事都打了板子,撵出府去。赖氏和赖大两个都在庄子上服苦役。他娘儿俩知道贾府不少内情,倒是万万不能被放出去。

赖氏一家子是从史夫人娘家跟来的,在史家还有些根基,便撺掇了史家人到贾府来为赖氏求情,被史夫人唾了一脸吐沫星子灰溜溜地回去了。从此史夫人说是不再向史家讨人来用,两家往来也少了不少,此乃后话。

*

少了赖氏这么个隐患,又更新了“稻香村—桃源村”的远程传讯设备,贾放愈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忙于建设桃源寨的各项事务。

自从余江来的新移民们一个个地痊愈,桃源寨的各项建设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

按照贾放设想的,新移民们将全部打散,被分为四个行政村。这项工作很快就做完了,倒也不是完全随机混编,而是将他们原先在余江所属的行政单位分成四等份,然后混编,很快四个村就分好了。

村长的人选目前暂时由秦里正挑选出以前曾经担任过村长的乡民“暂代”——但贾放也发了话,暂代期只有三个月,如果这村长不妥当,三个月之后会直接免职,由村民自行推举村长。

因此,新官上任的村长们,对自己治下并不怎么熟悉的“村民”,都不敢怠慢,嘘寒问暖,都不敢太得罪人,也不敢贸然把村长能安排的“好处”安排给自己家或是熟人。

毕竟贾放说了,在桃源寨,村长算是“公职”,往后是要发薪俸的——谁舍得把这样的肥差丢掉?

接下来,贾放要求四个新的行政村商量出自己的“村名”,要求村民们多数同意通过。

这实际是考验“村长”们行政能力的第一项考核。结果四个村长里有三个都没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村民们商议了半日,都没能商议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村名,同时也没有魄力把自己满意的名气压下去,“让”全体人员都同意。

只有王二郎所在的村子,商量出了叫“新余村”——来自余江的新移民。全村都觉得不错,贾放也觉得不错。

于是贾放拍板:“就这么定了,你们叫新余村——其它三个,就叫新余一村,新余二村,新余三村。”

——用数字编号就完事儿了。

新余村之外,其他三个行政村的村民都不大满意,毕竟“一村”、“二村”、“三村”听起来怪怪的,关键是还跟在别人想出来的名字后头。

但很快贾放的话就传遍了这三个行政村:人心齐、泰山移,村里的公共事务要学会自己达成一致。若是任何事都自己内部先起了争议,无止无休,无法得出结论,那便必然教旁人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