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基钦纳和黑格们宁愿选择更为愚蠢和笨拙的作战方式。
在时间到了1916年之后,黑格爵士对协约国的伤亡情况表示“满意”,他认为德国人很快将会承受不住压力而崩溃。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愚蠢,黑格还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说道:“机枪是一种多余的武器!”对黑格爵士来说,骑兵才是他最心爱的东西。在很多人看来,“黑格爵士更适合去指挥成吉思汗的骑兵部队,而不是英国远征军。”
倒霉的英国远征军士兵碰上了这样的司令官,只能在付出更大的伤亡后自叹命苦了。
在上任仅6个月后,黑格爵士就获得了“屠夫”的“雅号”。
那是在噩梦一样的1916年之夏。
为了支援凡尔登的法军,协约国决定在索姆河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让后人吃惊和不解的是,他们精心选择了一个德军最为坚固的防御阵地做攻击目标!
在那里,德国人精心构筑的防御阵地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到处都是两层楼深的地下掩体、错综复杂的铁丝网、密密麻麻的碉堡。三道防线形成了巨大的纵深,使这裏成为了世界上最坚固的工事。
而法国的霞飞将军和英国的黑格爵士却非常“聪明”和富有“远见”地选择在这裏“下刀”。
由于法国军队的主力被困在了凡尔登。黑格爵士麾下的英军成为了这次进攻的主力。和德国的总参谋长一样,他也选择先用大炮做战斗的序曲,英军炮火的猛烈程度毫不逊于凡尔登德军的进攻。无数吨的钢铁和炸药被倾泻到德军的阵地上。但和凡尔登不同的是,深深的掩体保护了德军。在猛烈的炮击中,德国士兵只有很少的伤亡!
这种反差到底是说明了德军的运气,还是证明了霞飞将军和黑格爵士的无能愚蠢,后人已经很难作出置评了。
在黑格爵士的英明领导下,英国绅士们扛着差不多有60斤重的装备(裏面不仅包括各种枪支和手榴弹,甚至还有餐具和肥皂,足以证明细心缜密、滴水不漏的黑格爵士最适合去干的是沃尔玛采购部经理,就像明朝的天启皇帝最适合去干木匠一样。),呼呼直喘步履蹒跚地向德国人的阵地冲了上去。而即使这样,黑格爵士似乎还深恐德军不便于向自己人瞄准,因此还特意让这些绅士们肩并肩地排成了整齐的队列,雄赳赳气昂昂地冲向战场。
进攻中的英国绅士们被指挥他们的将军们的胡说八道所迷惑。他们满心欢喜的以为德军已经全部被炮火炸死,因此信心十足地向前挺进。看上去到了晚上,英国绅士们就可以在德国阵地上称心如意的使用餐具和肥皂了。但是德军士兵偏偏不肯凑趣地就这么死光。他们从地下掩体里爬出来,用机关枪把队列整齐的英国绅士们一排排地打死。整个阵地上,到处都布满了英国青年被打成筛子一样的尸体——和他们的肥皂餐具在一起。
更糟糕的是,英国绅士们满以为德军只有两条防线。但是他们错了。
左翼的进攻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地退回了原地。右翼的进攻部队比较有“血性”,拼死前行,挣扎着占领了两条德军的防线之后,却赫然发现前面还有完好无损的第三道防线。此时英国绅士们的沮丧可想而知。这些情况是指挥他们进攻的黑格爵士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他想到了手榴弹,想到了肥皂,想到了餐具,但就是没想德军到底有几道防线。
这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但和电影上的闹剧不同的是,英国人为此付出的,是真正的血的代价。
6万人的鲜血,仅仅在战斗的第一天。
这在英国陆军战史上,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天!
多少风华正茂的英国青年的生命就这样被指挥他们的将军们的愚蠢所白白葬送!据不完全统计,1914年参战的剑桥、牛津大学的学生,差不多全都战死在了沙场之上。在这些人裏面,也许会有另外一个凯恩斯,另外一个罗素,另外一个卢瑟福。可这一切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他们战死在法国,而且往往尸骨无存。
索姆河的闹剧式大进攻只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大悲剧的一个缩影。
不管前景如何的悲凉,可战斗还是依旧要进行下去。
接下来的几个月是单调枯燥的相互杀戮,乏味残酷的战斗似乎永无休止,直到上天悲悯地降下了瓢泼大雨。
泥泞和阴雨结束了“欧洲文明人”相互之间的大屠杀。像两头撕咬得筋疲力尽的野兽,双方都各自缩回到了自己的巢穴里,开始舔着自己血迹斑斑的皮毛和伤痕累累的躯体。
将近80万协约国士兵在这场战役中阵亡,德军则损失了54万人。这是比凡尔登更大的一台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的阵地战。以交战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看,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损失巨大而一无所成。无论是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讲,索姆河战役都缺少实际的意义。如果硬要找一点意义的话,那就是英法联军并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勉强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的实力;而德军虽然失去了大约240平方公里的堑壕阵地,却成功地阻止了协约国想要突破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除此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这场战役带给人们更多的东西了。
但让所有的参战的西方国家都意想不到的是,索姆河战役带给欧洲以外国家的,却远远的多于他们自己所得到的。
而这当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远在大洋另一头的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