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重骑兵师的初战(1 / 2)

崛起之华夏 银刀驸马 2614 字 1个月前

战斗开始时。苏军机械化第12军的坦克第23师在战斗中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该军的另一个师坦克第28师由于没有燃料,以致其主力压根儿就没有出动,只有该师所属的坦克第55团的40辆坦克与德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但由于没有友邻部队的配合,苏军未能取得更大进展。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害怕部队受德国第9集团军近距离合围的威胁,巴甫洛夫还下令将第10集团军调出进行防御,这样不仅使苏军在后方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对付快速推进的德国装甲摩托化部队,同时还把更多的部队装进了德国人预定的“大口袋”之中。

由于苏军地面部队与航空部队在进攻上缺乏协同,航空部队未能给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结果在德国空军强有力的空袭下损失惨重,进攻一败涂地。苏军的两个机械化军在付出重大牺牲,才勉强挡住了德军第9集团军的进攻。

尽管苏军又派出了增援部队,但仍然未能顺利的进行反击。这两个机械化军在进攻开始时有1258辆坦克,但缺乏炮兵和运输车辆。在对德军第9集团军步兵第20军阵地的冲击中,没有炮火支援、步兵掩护的苏联坦克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并且消耗掉了为数不多的弹药和油料。而前来增援的苏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21军却撞上了德军第3装甲集群的装甲第12师,结果在德军坦克部队的打击下步步后撤。曾经被寄予很大希望的西方面军右翼反击,进行到这个时候,除了遭到巨大的打击而损失惨重外,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在西方面军的左翼。从边境地区撤退的苏军第4集团军机械化第14军和步兵第28军对进攻的德军第2装甲集群也进行了反击。这个军本来有520辆旧式坦克,没有T-34和KV-1等新式坦克,而且全军在组织上已经陷于混乱。与之相比,德国第2装甲集群在战争开始时拥有955辆坦克,其中4号坦克135辆,装有50毫米坦克炮的3号坦克381辆,装有37毫米炮的3号坦克和指挥坦克216辆。德军在坦克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很大优势,更不用说他们还牢牢的掌握着制空权。

尽管如此,苏军的再攻击仍然是极为坚决的。在激战中,甚至有几辆苏联坦克突入了德军第17装甲师的野战指挥所。当时在这个指挥所里,不仅有装甲第17师师长冯。艾尔林中将,而且还有前来巡视战场的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古德里安陆军上将和摩托化第47军军长莱梅尔森。好在这些人都是一战的老兵,富于战斗经验,在苏军坦克射击的瞬间能够及时卧倒,否则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首脑真的有可能在这次意外当中被一举歼灭。算上这一次,古德里安共遭遇了两次苏联坦克的攻击,但都毫发无伤,可以说吉星高照。

除了坦克部队和航空部队外,苏军的步兵部队也极为积极顽强地向行进中的德国第2装甲集群发动冲击。缺乏炮火掩护的苏军步兵总是一波又一波的排着散兵线,端着步枪冒着德军机枪迫击炮的猛烈射击,发动英勇而无效的反冲击。在德军的阵地前,布满了苏军步兵的尸体,而新的步兵冲击却持续不断。在付出极为巨大的代价后,苏军的冲击似乎取得了一点效果。苏军第13集团军第47军甚至一度打退了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但他们也只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挡住了德国人的攻势,而这却不足以挽回苏军全线失败的局面。

此时苏军各集团军的联系差不多完全中断,各方面军司令员有时只能通过空中侦察和德国人的广播来确定他属下的各部队的方位。各路苏军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绝望境地,其中一些部队为了躲避持续不断的空袭而逃入了森林。在德军的不断打击下,苏军第4集团军失去了对部队的有效指挥,陷入崩溃。就在同一天,苏军第14机械化军坦克第22师在与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激战中全军覆灭,该师师长坦克兵少将普加诺夫被德军炮弹碎片击中后身亡。而挡在德军前进道路上的第13集团军第47军也遭到德军的合围。西方面军在左翼的反击最终未能挡住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前进。

在北线,激烈残酷的战斗也在继续着。在进攻中几乎毫无建树的苏军机械化第12军又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继续进攻”的命令,但只有其所属的坦克第23师的一个坦克团在步兵第9师的掩护下执行了这一命令。德国的反坦克部队和一支航空队联手重创了这队苏联坦克。很快苏军的坦克就被德军的反坦克炮和轰炸机炸毁。苏军坦克第23师残部只得向东北方向撤退。而此前因为没有燃油而在反攻一开始没有出动的苏军坦克第28师终于得到了油料。在师长切尔尼霍夫斯基上校的指挥下,该师投入了战斗。但此时战场形势对苏军已大大不利,各路反攻部队都已被击退。孤立无援的坦克第28师和坦克第23师一样,在进攻中被德军的反坦克炮和空军击毁了大量坦克。仅仅在一次长达4小时的坦克战中,该师便损失了48辆坦克。苏军坦克第28师最终也只得后撤。

苏军坦克部队的反突击作战至此宣告失败。苏军损失了大量坦克和其它兵器,遭受了可怕的人员伤亡,而此时在克里姆林宫的苏维埃最高领袖又有了新的担忧。

因为在德国人发动全面反击的时候,中国人也没有闲着。

鄂毕河,斯大林防线,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

伴随着连绵不断的巨大爆炸声,大地在脚下不住的颤动,东方面军司令员布留赫尔元帅望着窗外远方升腾起的巨大烟柱,心又开始悬了起来。

最令布留赫尔担心的,是中国空军的威胁。

在“大雷雨计划”还没有正式发动之前。斯大林知道作为德国的重要盟国,中国一定会进攻苏联,因此不但全力加强在鄂毕河军事缓冲区后的斯大林防线的防务,而且在东方国境线及纵深部署了重兵,在1943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军在东方的总兵力接近120万人。和西线不同的是,由于东线遍布着广大的无人沼泽区,苏军需要防御的战线宽度不大,设防严密,在斯大林防线之后的苏军呈纵深配置,确保即使中国军队能够突破斯大林防线,也将在后续的进攻中遭到顽强的抵抗。斯大林之所以如此安排,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大雷雨计划”开始之后,能够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和强大的地面部队相配套,苏联空军在东方的兵力也相当雄厚,斯大林坚信,一旦战斗开始,苏联空军能够保持住制空权。

斯大林将防守东方的重任交给了布留赫尔元帅,作为在东方有着很高威望的布尔什维克元勋宿将,布留赫尔深知责任重大,在担任东线苏军最高指挥官之后,又针对中国军队进攻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采取了诸多卓有成效的防御措施。

在加强防御的同时,布留赫尔一直对鄂毕河缓冲区另一面的中国军队的动向极为关注,但让布留赫尔和苏军远东方面军的将领感到吃惊的是,中国人似乎没有突破斯大林防线的打算,而且中国部署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兵力也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多。苏联情报官员们报告说,防守西伯利亚的中国军队很少,连管理海关都不够。一些苏军将领甚至乐观的认为。一旦同中国开战,苏军可以主动出击,越过边境夺取整个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