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绝唱——五岳级战列舰(2 / 2)

巨浪 闪烁 1255 字 8个月前

武备。主炮:9门三十一年型300毫米L45舰炮(3×3);副炮:16门三十年型130毫米L50舰炮;速射炮:8门三十二年型80毫米L55舰炮。

防护。主装甲带:230-280毫米;甲板:45毫米;炮塔:120-320毫米;炮座:120-280毫米;司令塔:310毫米。

相对于几乎同期开工建造的美国“特拉华”级战列舰,以及英国“圣文森特”级战列舰,五岳级的速度略差一点,火力也略微弱了一些,但是在防护方面却更加突出,甚至比美国海军晚两年开工建造的“佛罗里达”级战列舰还要出色。

这正是五岳级牺牲速度换来的好处。

缩短的舰体,加上集中布置的三座炮塔,有效的缩短了主装甲带的长度,从而在同等装甲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装甲厚度。也正是如此,过短的舰体加大了阻力,结果使其速度难以超过20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五艘五岳级战列舰中,只有“衡山”号战沉,其他四艘都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这不能不说是五岳级重视装甲防护的结果。

当然,五岳级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一是首次采用的三联装炮塔故障率太高,结果导致五岳级在实战中的表现往往不如人意。二是三百毫米主炮的威力难以对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后期的新式战列舰。三是过慢的速度使其在长途奔袭时难以发挥作用。四是仅仅五千海里的续航能力,使其在持续作战方面有所欠缺。

最重要的是,大战期间,帝国已无力改进五岳级,为其安装双联装三百五十毫米主炮!

毫无疑问,这些缺陷都让帝国海军对五岳级不太满意。

战后,除了“恒山”号之外,另外三艘战列舰都按照条约规定封存。似乎为了证明五岳级的火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帝国海军耗费重金对“恒山”号做了大规模改进。当时,除了更换主炮之外,还对动力系统做了全面改进。

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了21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6500吨。

采用4座四十七年型燃油锅炉后,功率达到了45000轴马力,航速提高到了21节,续航力也提高了15000海里10节。

主炮换为三座双联装四十八年型350毫米L47舰炮,副炮换为12门四十七年型150毫米L45型舰炮,速射炮换为12门四十九年型100毫米L52舰炮。

防护方面,水平装甲厚度增加到了90毫米。

毫无疑问,改进之后的“恒山”号除了防护能力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之外,其他各项性能指标都有很大提高,几乎成为了一级新的战列舰。

可以说,“恒山”号的改进工作是帝国海军众多老式战列舰中最为成功的。

显然,当初江南造船厂提前考虑到今后换装大口径主炮,从而采用三联装炮塔的设计非常有前瞻性。另外,功率密度更高的燃油锅炉是“恒山”号改进的关键设备!

正是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海军立即对另外三艘五岳级战列舰做了同样的改进。只是因为受战时条件的限制,各舰在副炮配置方面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