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设计——秦岭级战列舰(1 / 2)

巨浪 闪烁 1121 字 6个月前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为:秦岭号,南岭号,大别山号,阿尔泰山号。

※※※※

严格的说,昆仑山级战列舰是五岳级的改进版本,工程师大量借鉴了五岳级的设计成果,从而减轻了设计负担,加快了设计速度,不然昆仑山级战列舰也难以在两年之内完成所有设计工作。

即便帝国海军对昆仑山级的性能非常满意,可是帝国海军并不满足一种改进战舰。

也就在昆仑山级开始设计的时候,帝国海军发了新的招标书,要求各船厂提供一种全新设计的战列舰,而且尽量做到性能均衡。

当时,除了江南造船厂参与投标之外,另外几家造船厂也参加了竞标。

最终,刚刚具备生产战列舰能力的高雄造船厂的设计计划引起了海军的重视。当时,高雄造船厂没有过分的追求火力,认为八门350毫米主炮足以满足战斗需要。相反,战列舰的防护能力比火力更为关键,如果没有好的防护性能,即便有再多的主炮,也难以在舰队决战中发挥威力。

也就是说,高雄造船厂的设计中,非常重视火力与防护的均衡。

这也正好暗合了海军的意思,说白了,海军对从五岳级改进而来的昆仑山级的防护设计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其水下防护能力,受到了不少的指责。当时,鱼雷已经对战舰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不重视水下防护,肯定要吃大亏。

问题是,高雄造船厂只完成了初步设计,以其实力,难以按照海军的时间进度表完成详细设计。

在此情况下,海军授权江南造船厂协助高雄造船厂完成新战列舰的全部设计工作。

也就是说,这级新战列舰仍然是由实力最为雄厚的江南造船厂设计的!

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所有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海军下达了五艘战列舰的订单,并且将该级战列舰名命为“秦岭”级。很快,首舰“秦岭”号就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了。

如同过去的每一级战列舰一样,秦岭级的建造工作非常迅速。

另外,按照帝国海军的传统,战列舰的数量永远比质量重要,因此秦岭级在正式设计定型之前,取消了很多难以及时研制成功的新装备,而是换用了相对成熟的设备。比如,动力系统采用的是昆仑山级的锅炉与蒸汽轮机。

当时,秦岭级与昆仑山级的住要区别是:

主炮减少到八门,从而节约了上千吨的重量,并且减少了占用的舰体内部空间,为分散布置动力设备提供了基础。

全面加强水下防护能力,具备抵抗150公斤TNT炸药爆炸产生的破坏力。

增设第二根烟囱,提高了进气与排烟通道的安全性。

增加水平装甲厚度,提高远距离防护性能。

在舰桥上方设置测距仪,使其成为了帝国海军第一种能够进行全舰火力齐射的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