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的出现,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工业革命,还彻底改变了海战的面貌,为海军战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从而为建造更大、更快、更强的战舰打奠定了基础。
从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铁甲舰,到全蒸汽动力的装甲舰,再到无畏舰,短短五十多年内,海军实力的提升幅度远远超过了之前五千年。
进如无畏舰时代之后,海军各种战舰的分工更加明确。
战列舰仍然是海上霸主,仍然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以及全球地位的象征。只是,战列舰的速度并不快,且出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煤),续航能力也不突出。一般情况下,战列舰都停在港口内,或者在港口附近活动,只有在战争爆发之后,才会奔赴战场,并且决定海战的胜负。
为了维护全球利益,特别是海外殖民地的利益,保护海上商业航线的安全,显示宗主国的存在,大明帝国、英国、美国等传统海军强国在大规模建造战列舰之外,还开始大批量建造速度快,续航能力强,火力适中,装甲薄弱,比战列舰便宜得多的巡洋舰。
可以说,在和平时期,巡洋舰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战舰。
护航,海外巡逻,对付海盗,镇压殖民地暴乱等,都离不开巡洋舰。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巡洋舰的规模,以及巡洋舰的性能,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海外殖民地的规模,以及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
可是,能对付巡洋舰的,也只有巡洋舰。
因为速度缓慢,所以战列舰只适合舰队决战,无法在广袤的大洋上追上敌人的巡洋舰,更谈不上消灭敌人的巡洋舰。
随着装甲巡洋舰的诞生,怎么对付敌人的巡洋舰,成为了各海军强国的难题。
所谓的装甲巡洋舰,就是在保证火力的前提下,适当牺牲速度,提高装甲防护,使其在与敌人的巡洋舰交手中占有优势。因为装甲巡洋舰的速度仍然比战列舰快,所以仍然无法用笨重的战列舰去对付装甲巡洋舰。
在此情况下,用有广泛海外利益的海军强国都需要一种能够对付装甲巡洋舰的战舰。
因为大明帝国是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国,所以帝国的这一需求最为迫切。
也就在“无畏舰”开工建造之后,当时的帝国海军总司令王少辉元帅提出,帝国海军应该建造一种速度快,火力强,装甲适度,对所有潜在敌对国的巡洋舰用有压倒性优势的“理想型巡洋舰”。
随即,帝国海军后勤装备处对“理想型巡洋舰”的战术要求进行了全面评估。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新式巡洋舰要想拥有绝对优势,排水量将超过一万七千吨,装备六门三百毫米主炮(当时战列舰的主炮),速度要达到二十六节(当时战列舰的速度都在二十节左右),防护需要达到装甲巡洋舰的水平。
在帝国海军提交给内阁政府的预算中提到:这种装备有三百毫米口径主炮的战舰,可以追捕并且摧毁敌人的所有巡洋舰,并且在遭遇更强大的战舰时,凭借其二十六节的速度摆脱敌人的纠缠……这种“理想型巡洋舰”将会成为真正的巡洋舰杀手。
在等待内阁政府拨款建造期间,帝国海军还逐步完善了“理想型巡洋舰”的使用战术。
按照帝国海军的推测,这种集火力与速度的新型战舰可以率领己方侦察分队突破敌方轻型舰艇组成的警戒屏障,执行强行侦察任务;作为战列舰舰队的前锋与后衞,并掩护其侧翼,必要时扩大战果,或者掩护撤退;率领己方巡洋舰舰队捕捉并摧毁敌方掉队或零星游弋的舰艇。
从帝国海军制订的战术使用守则可以看出:新型战舰,即后来的战列巡洋舰并不以战列舰为作战对象,并不参加舰队主力决战,而是以巡洋舰为作战对象,具有明确的功能性,是一种任务明确,使用范围明确,功能性非常强的战舰。
战列巡洋舰的技术性能指标也决定了这一点。为了追求速度上的优势,并且确保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战列巡洋舰只能降低防护能力。这是战列巡洋舰的致命伤,实战也证明,战列巡洋舰在舰队战列对战中将是非常脆弱的目标。
可是,实战中,任何舰队指挥官都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战列巡洋舰的致命弱点。
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在战场上,都会力求拥有火力优势,并且凭借火力优势打垮敌人,获得胜利。正是如此,战斗中,舰队指挥官往往将拥有强大火力的战列巡洋舰当作主力舰使用,将其投入战列决战,从而成为战场上的牺牲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德兰海战”,“马罗基海战”,“休达海战”,“与论岛海战”,乃至“爪哇海战”都反覆证明了战列巡洋舰的致命弱点。
正是如此,战列巡洋舰仅仅昙花一现。
大战后,世界各国都停止了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工作,在役的战列巡洋舰要么按照条约规定退役销毁,要么被改造为快速战列舰。
只是,战列巡洋舰并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只要还有敌人的巡洋舰在大洋上活动,只要巡洋舰还对各国赖以生存的海上交通线构成威胁,只要战列舰还没有便宜到可以大批量建造,各海军强国就需要一种能够在大洋上追上巡洋舰,并且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并且能够应付巡洋舰的反击,可以大批量建造,并且成本低廉的战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海上破交作战日益活跃。
面对残酷的现实,包括大明帝国在内,顶替战列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成为了各国海上生命线的守护神。
闪电级:
“闪电”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九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该舰所在的“前衞编队”首先与敌舰队遭遇,激烈交战中,弹药库被击中,在大爆炸中沉没,全舰官兵仅三人获救。
“雷霆”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一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四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编入“前衞编队”,战沉。
“风暴”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四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十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八月二十二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参加“马罗基海战”,战沉。
“骤雨”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十月十八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十八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九月三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参加“马罗基海战”,战沉。
作为帝国第一级战列巡洋舰,闪电级被赋予厚望。只是,因为船厂的建造工期安排,该级战列巡洋舰的开工时间晚了一年多,最终没能成为世界上第一级战列巡洋舰(英国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在公元1909年3月服役)。正是如此,该级战列巡洋舰动工时,其设计进行了大范围修改,比如将四座主炮炮塔全都设在了中轴线上,从而提高了战舰火力的有效性。建成时,该级巡洋舰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先进的巡洋舰,并且被誉为帝国海军的希望。只是,在实战中,该级战列巡洋舰的表现不尽人意,全都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因此,很多人借此批评战列巡洋舰,认为战列巡洋舰没有丝毫存在的价值。可是,正是首先投入的“前衞编队”拖住了敌人的主力舰编队,为随后赶到的远征舰队主力编队争取到了时间,并且最终迫使实力占有优势的敌舰队撤出战斗。从这一点上来看,战列巡洋舰在战斗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当然,闪电级的糟糕表现,除了设计上的致命缺陷之外,舰队指挥官使用不当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归根结底,作为帝国海军战列巡洋舰的“开山之作”,闪电级战列巡洋舰开辟了一个时代,同时也暴露出了战列巡洋舰的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