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号,荆江号,金沙江号,鲜水河号,黄浦江号,沣水号,涪水号,大渡河号,青戈江号,修水号,赤水号,通天河号。
※※※※
接受海军委托,在决心级的基础上设计汉江级轻巡洋舰的时候,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就认识到了决心级的舰体存在比较大的设计缺陷,另外帝国海军今后的采购重点不是重巡洋舰,而是轻巡洋舰。
因此,崇明造船厂顺应潮流,在帝国海军表达出希望采购更多的轻巡洋舰的意图之后,工程师立即着手对汉江级进行改进设计。当然,重点仍然是在保证造价以及各项主要性能的基础之上,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
首要改进就是采用双层舰体,并且加强隔舱的强度,提高水下防护能力。
另外就是针对新技术出现之后,海战的交战距离将越来越远,水平装甲的防护能力必须提高,以应对新的威胁。
当然,大量采用成熟技术是降低造价的关键。
遵循这几点原则,在十二艘汉江级轻巡洋舰陆续完工的时候,崇明造船厂向帝国海军提交了新式轻巡洋舰的详细设计方案。
该方案立即得到了海军的重视,经过价格审核之后,海军立即将原本用来采购第二批汉江级轻巡洋舰的经费用来采购了新的轻巡洋舰,并且将其命名为扬子江级。另外,当时海军还向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发放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以奖励其在设计新式巡洋舰中做出的重大贡献。
拿到订单之后,四家主要建造巡洋舰的造船厂立即动工。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9950吨,满载排水量:12750吨;总长:184米,型宽:18.6米,吃水:6.6米;定员:704人。
锅炉:8台五十五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六十二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25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4节,续航力:11000海里14节。
主炮:15门五十七年型150毫米L50型舰炮(5×3),副炮:12门六十一年型130毫米L47型舰炮(6×2),鱼雷:2具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主装甲带:110-130毫米,装甲隔舱:75毫米,甲板:80+50毫米,炮塔:165毫米(正面),炮座:150毫米,司令塔:110-16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