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扬子江级轻巡洋舰(2 / 2)

巨浪 闪烁 857 字 6个月前

从这些性能数据可以看出,扬子江级在汉江级的基础上改动并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将扬子江级与汉江级混问一谈,认为扬子江级是汉江级的改进型。

其实,区分战舰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武备,二是舰体。

扬子江级的舰体结构与汉江级的区别非常大,因此将两级轻巡洋舰混为一谈是不恰当的。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将扬子江级单独列为一级轻巡洋舰,而没有将其并入汉江级,也没有将其称为汉江级(乙型)。

其实,扬子江级最大的设计特点就在舰体上。

作为帝国海军第一级采用了双层舰体的巡洋舰,扬子江级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艘扬子江级被敌人的重型鱼雷击中,都没有战沉,并且返回了港口。相反,汉江级(改进前)只要被鱼雷击中,十有八九会迅速沉没。

另外,扬子江级的防护能力,特别是水平装甲与重点部位的装甲要比汉江级厚得多。

也就是说,可以将扬子江级当作全面强化了生存能力的汉江级看待。

只不过,扬子江级在帝国海军官兵中并不受欢迎,因为其强化防护能力的结果是大幅度削减了官兵的居住空间。在比汉江级多出了22名舰员的情况下,扬子江级的居住空间竟然比汉江级缩小了百分之二十!

相对而言,巡洋舰上的居住空间本来就比较拥挤,再缩小五分之一,其个人居住空间将更加有限。比如,其标准设计的一米八长的床铺就让很多身高超过了一米八的官兵感到非常不舒服,而在汉江级上,床铺的标准长度是二米!

当然,在战场上,居住环境是决定战舰战斗力的次要因素。

大战初期,在汉江级连连战沉的情况下,仅仅只有一艘扬子江级战沉(扬子江号,而且是在跟踪日本舰队时被数十艘日本战舰围歼)。

另外,因为其相对出色的性能,所以大战初期,扬子江级的主要任务就是伴随主力舰作战,相反,汉江级后来则被更多的用于破交作战与护航作战。

后来,汉江级接受大规模改进的时候,扬子江级并没有接受相应的改进。

可以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扬子江级轻巡洋舰的生存能力都足以满足大部分作战需要。也正是如此,扬子江级成为了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最为活跃的轻巡洋舰,几乎参加了每一场重要海战,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